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感想随笔 > 正文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读后感

感想随笔范文 发布时间:2017/12/23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读后感

读了《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之后,我觉得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三个方面的精神:
首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率先垂范”的真实干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校长以身作则,没有自己进行的创造活动,就无法进行领导。”要求学校的领导者,只有精益求精,每天提高自己的教学和教育技巧,把教学和教育研究、了解儿童这些学校工作中最本质的摆在第一位,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成为一个有威信的、博学多识的“教师的教师”。并且亲身实践:常在春天的清晨漫步在河畔、林间和花园,仔细的观察周围世界,尽量用精确的语句表达事物的各种形态、颜色、声音和运动;常在一个本子里写了许多“小作文”:写一丛玫瑰,写一只云雀,写火红的天空,写美丽的彩虹等。同时,我也了解到,他虽身为校长,但始终兼任语文教学,并且几十年不断地研究这门课的教学问题,比如,他曾试办六岁儿童的预备班,接着又从一年级到十年级,连续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在十年内跟踪观察和研究了解学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期的各种表现。同样是一名校长,扪心自问,我能做到几许?同样是忙碌,我在忙些什么?同苏霍姆林斯基相比,我不禁汗颜。因为我也知道:没有了实干,就没有了研究方向;没有了率先垂范,就没有了榜样;没有了以身作则,就没有了激励鼓舞。因此,作为一名领导,首先要具备“率先垂范”的真实干精神。
其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实事求是”的真科研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追求真科研,这应该是每一位校长的良知。”李镇西老师曾这样评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科研,不是冷静的研究,而是充满感情的投入,是全身心的实践;对他来说,教育科研和教育实践不是两件事而是一回事;教育科研不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的冥思苦想的脑力劳动,而同时也是与学生一起摸爬滚打,和学生心心相印的体力付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我真正领略到他的真科研精神。他研究领导:“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领导学校工作的秘诀之一,就在于唤起教师探索和分析自己工作的兴趣。”他研究教师:“每位教师把自己的创造火花播种到孩子的心田里,把一批批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同他们一样倾心于某项创造活动,成为他们亲密无间的朋友和同志。”他研究学生:“要了解儿童,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的去接触他的心灵。”他研究课堂:“在课堂上,在讲授教材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注意的中心放在所教的知识上,而且要放在学生身上,放在学生的脑力劳动、思维活动以及他们在脑力劳动中所遇到的困难上。”他研究家庭:“对形成完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有利的条件,乃是儿童跟父母和祖父母这两代人的交往。”他研究德育:“谁想闯进儿童的心灵,一下子就清除掉里面的邪恶,谁就必定遭到儿童的反抗”。苏霍姆林斯基把进行“实事求是”的真科研当作他的追求。我们应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不能把科研的目光老盯着“上面的精神”,而应该把教育科研的目光对准具体的学生,对准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最后,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目中有人”的教育价值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时刻都不要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苏霍姆林斯基“目中有人”的教育,是真正的面向全体,尤其是对待难教儿童:他提出,对学习很吃力的学生,应当把这种孩子带到自然界中去,带到花园里、树林间、田野里去,带到向日葵或三叶草盛开的田地里、河岸边去;教师不要用不及格的分数去惊扰这种孩子;不管一个孩子难教到什么程度,都必须使他学会思考;书籍应当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书中的话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的个人财富;要让难教儿童完成专门为他们选定的作业,而且一定要对完成的结果给以评价;只要你始终如一,坚持不懈,耐心、细致,那么,难教儿童的思维就总有一天会豁然开朗,这将成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对难教儿童的关心和爱护、耐心与细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榜样。对智力有残缺的学生,更应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恒心,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要老埋怨“金石”为何还不开?因为你的“精诚”还没有到来,还不够!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少年马克思也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后世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苏霍姆林斯基用他的亲身行动诠释着这两句话。今天,我们更要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做一名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读后感》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