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广播电视台经营及发展思路
实施精品战略强化产业开发
以市场为导向在创新中突破发展
——浅论县级广播电视台经营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最直接最广泛的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成为人民群众精神和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处在最基层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和中省市台相比,无论是人财物,还是软硬件,都不可同日而语,在发展和竞争中处于最不利的地位,发展的任务最重,困难也最大。然而,县级广播电视台却肩负着连接中央、省、市与基层的桥梁与枢纽作用,一方面它承担着上级广播电视台的收转任务,把中央及各级党委的精神及时传播出来,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中央的信息,另一方面它又要将基层的情况和呼声传递上去,让上级了解基层,同时也挖掘经验。
a县广播电视台组建于7月,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副科级建制,前身是a人民广播电台和a有线电视台,主要承担全县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和节目设置与传输的任务。有正式职工33名,其中大学学历7人,中级职称5人。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突飞猛进,广播电视台在自身的经营和发展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现开办一套广播节目和一套电视节目,广播节目日播出时长14小时,主要收转中、省、市台节目,同时开设《a新闻》节目,电视节目日播出时长16小时,除《a新闻》、《周末话题》等主打栏目外,还开设有《法制时空》、《畜牧观察》、《农业天地》等栏目,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跻身全省“甲级队”行列,多人多件作品先后在中、省、市评选中获奖,初成功举办我县首台春节晚会。节目制作和播出系统已基本实现数字化,传输上主要依靠广播电视光纤“共缆传输”技术(广播节目以城区和集镇音箱辅助),电视节目覆盖率44.4%,广播节目覆盖率46.67%。
和其他县级台一样,我县广播电视台在建立和发展之初,也是由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政令,是一个政府直属机构,发挥的是喉舌功能,开展的是无偿服务。但是,广播电视是一项高科技、重装备、高投入的公益性社会事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广播电视已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拔付的经费已远不能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县财政预算拔给广电局事业经费不足8万元,而仅广播电视台全年运转费用就需77.49万元。也就是说,广播电视台要得以生存和发展,已不能单纯依赖政府“供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在体现政治属性的同时,也充分体现其经济属性,迫使广播电视台在不知不觉中滋生产业功能,并且,这种产业功能要日益增强,成为广播电视台生存和运营的经济基础。浙江省浦江县广播电视台1999年运转经费300万元,年上缴各项税费超过80万元,但县财政拨款只有30万元。显而易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播电视台已不仅仅是发挥喉舌功能的政治机构,而且是一个创造物质效益的经济实体,具有政治、经济两重属性和喉舌、产业双重功能,喉舌功能是产业功能实现的社会保证,产业功能又是喉舌功能实现的经济基础和重要支撑。
但是在我县,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滞后,政府财力有限,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不活,专业人才匮乏等多种因素制约,广播电视台在发展和经营中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观念理念不新,体制机制不活,经营运转不灵,社会效益不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我县广播电视台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管理与经营,实现科学发展和突破发展,提升媒体竞争优势,就成为亟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那么,县级广播电视台如何走出困境,搞好管理经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以我县广播电视台为例,现做一点粗浅分析,与大家共飨:
一、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宣传质量,实现特色化与品牌化
近年来,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产品及其从业人员的要
求越来越高,我县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者素质日渐提高,设备性能逐步改善,搭建起专业化、数字化媒体平台,陆续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制、播流程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尝试,建立了一整套全新的岗位目标责任量化考核考评管理体系,广播节目播出时长14小时35分钟,在电视节目中先后开办了《周末话题》、《法制时空》、《畜牧观察》、《农业天地》等栏目,播出时长达16小时,上送省、市台播出节目数量、质量都有较大幅度提高,新闻宣传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但是,在形式、内容上仍然存在着呆板、单一、缺乏特色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县级台与政府和群众都特别接近的优势,发动全体新闻工作者,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创作出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喜爱的名牌栏目和拳头产品,吸引更多听众的耳朵,更多观众的眼球,获取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一是要多种节目类型共生共存,争奇斗艳。县级广播电视台在最基层,最贴近百姓,贴近生活,有着极为丰富的信息源和节目素材,县级台一定要抓住这一优势,制作播出一大批题材新颖,内容鲜活,类型多样的广播电视节目,通过一定的竞争机制,在时段时长上展开角逐,使其呈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吸引听众的耳朵观众的眼球,提高本台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二是要改变新闻节目呆板、程式化、说教式现象,适当增加事实性节目如信息类、谈话类节目和非新闻事实性节目如科技类、生活类、文艺类节目数量。在中、省台,访谈类节目已占有相当比重,并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就是新闻节目,在播出形式上也在不断创新,深受受众欢迎和喜爱。《周末话题》作为县广播电视台除过新闻节目的一个重要信息类栏目,多年来一直受到观众好评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三是要注重节目的定位和包装,坚定不移地实施“精品”战略和“名牌”战略。我县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地形、气候、人文、生态和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等等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广播电视台在发挥“喉舌”功能,服务党政和地方经济同时,要注意在品牌和质量上下功夫,按照受众和市场需求,精心设计节目结构,充分挖掘我县“河洛文化”和“仓颉文化”以及由此映射出方方面面独特而精粹的东西,挖掘民间独有的艺术瑰宝,以特色内容为纽带,多设置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板块,力争创出一系列“拳头”产品,实现栏目特色化,节目精品化,产生“精品”、“名牌”轰动带动效应,提升广播电视台社会效益。
二、坚持机制创新,以市场为导向,走产业化经营路子
一个没有任何经济实力的广播电视机构是不可能完美地为当地党委政府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新的世纪是变革、创新的世纪,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广播电视机构改革的成功经验,都是市场化、产业化的结果,从中央台到上海广电集团、从湖南卫视到陕西电视台、从蒲城广播电视台到白河广播电视台,都是生动鲜明的例子。蒲城广播电视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痛下决心,在全省县级台中率先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到目前,拥有员工70人,电视台开设新闻综合、影视戏曲、农业政法三个专业频道,广播台设有新闻、经济、农业、交通音乐、文艺、健康等栏目,现有多功能演播室1个,编辑制作杋房6个,非线性编辑线6套,硬盘播出系统2套,数字摄像机14台,采访车3辆,发射功率1000w,综合覆盖率达96%,已成为b乃至全省一流的县级广播电视台。
为了更好地发挥“喉舌”功能,使广播电视在我县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平安洛南”中占有更大的贡献份额,我们就必须也只能在机制上实现突破,走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路子。要以广播电视科学发展为重点,形成“宣传为本,两翼支撑,多业并举,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宣传为本”就是要确立宣传工作是中心,社会效益是第一的观念;“两翼支撑”就是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多业并举”就是节目的采编制播、广告专题的经营、产业开发等多项业务平衡发展,整体推进;“和谐发展”就是广播电视宣传、事业建设、社会管理统一由广播电视局管理和指导,经营性广电产业的运营和发展则以市场为主导。
一要加快制播分离改革,建立制播分离新机制。广播电视在原有的体制下,节目的采编制播是一个整体,由一套机制管理,由一个领导负责,节目生产者同时也是播出者,在制播分离机制下,广播电视台不再负责一般节目的制作,而把工作重点放在节目编排和播出上,节目制作实行栏目承包制和制片人制,把广告、专题、文艺等节目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引入市场。这样,既解放了生产力,又使广播电视节目的竞争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台已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也获益匪浅,为今后广播电视台经营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要拓展业务空间,实现产业化经营。一方面,要把新闻节目之外的广播电视制作业推向市场,开展有偿服务,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市场化运作,依靠社会力量办台。只要是有品味、有受众、有市场、有影响的节目,我们都接纳,都播出。cctv的经济频道、文艺频道、体育频道等从开始就公司化独立核算,《幸运52》、《开心辞典》、《夕阳红》等名牌栏目也早有民营公司的影子。我台投资40余万元建设多功能演播厅也将慢慢拉开电视节目市场化的帷幕。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把广播电视台现有的可利用部分闲置资产进行整合,起用一些有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通过引资集资,组建产业实体,实行立体开发,最大限度地增加和扩大广播电视台的经济效益。
三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服务的专业化和对象化。县级广播电视台要立足当地实际,服务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要同时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获得胜利,就要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进行科学的市场划分,在新闻综合频道外再增设专业化频道,开设对农、少儿、科技等对象性节目,使我们的服务专业化,对象化,以满足不同品味、不同的需求倾向。
三、提升科技含量,改革用人机制,增强媒体竞争实力
其一,县广播电视台要想方设法提高传播质量,努力扩大本台的有效覆盖面。我县广播电视的综合覆盖率不超过50%,电视节目仅靠有线电视一种单一的传播途径,广播节目也只能依赖于共缆传输和集镇音箱,因此我县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