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第2页
成指标罚,三年完不成计划免职”的军令状。这回要背水一战了。牢记党的宗旨,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据说燕红桃是北京某专家研究的桃子新品种,与当地桃相比,要求种植管理技术很严格,弄不好不仅不结果,连树也得死掉。为了学技术,带着村里主管农业的副村长来到河口村求教,却被当地的村干部拒之门外,树苗、技术不外传。由于求教心切,他豁出去了,不达目的不罢休。他也很理解人,自古以来,师傅总得留一手,越是名师越难求,心诚不怕拜不成。今天不行,明天再来。就这样,七十里路来回跑了一个星期,终于感动了师傅。听说不是为自己,又这样心诚,河口村的师傅很受感动,把知道的技术全盘托出,并供给三千株桃苗。
第一关闯下来了,可是村里的人不认这东西。农民最重实际,不目睹实际,任你说得龙叫也不信。有人说:“生产队时搞过果园,挣了几个钱,最后还不都撂荒了。”与干部们商量,由干部们带头,为村民趟条路出来。和干部们挥汗如雨开发了五十亩荒山,栽上了带回的三千株半成品桃苗。他们精心侍弄着这些桃树,深知如果成功了,村荒山就会变成盛产燕红桃的金山。否则,这条路就再难走通了。自桃树上山的那天起,不论多忙多累,每天必到山上看看,从长叶看到开花,从开花看到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和技术人员商量解决办法。那段时期,他简直成了燕红桃迷,张口是桃,闭口还是桃。精诚所致,金石为开。第二年秋,荒山上终于产出了第一批燕红桃。市里的商贩纷纷来订货,一时间荒山上热闹了起来。村民们奔走相告,此时的比吃了蜜还甜,他深深懂得这初步的成功对的村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普罗米修斯把天火盗给了人间,把燕红桃引进家乡的荒山。恩神使人类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共产党的支部书记使村民从此步入了小康。
为提高村民发展果树的积极性,95年,组织全村的党员和部分群众到下河口统一购进树苗3000余株,并给予每位村民补助购买树苗款的80%,以此鼓励村民多买、多种、多生产、多创效益。
村民都知道是一个节俭的人,平时花一分钱都得算计着,到市、区办事很少在外面吃饭,不论多晚办完,尽量都回家吃饭,打车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可在学技术方面却是十分舍得投入,请专家讲课、到种果基地参观,每次费用全都村里拿,不用村民出一分钱。每年农闲季节都对果农进行培训。几年来,发放资料千余份,举办培训班近40期,组织农户到种果基地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每年平均三次,仅到下河口一地,人数就达80余人,借用面包车7辆。为更好地为果农提供服务,村里配备了一名专门主抓果树生产的副村长。
对发展慢的村民组,采取“三抓”的办法,以点带面。即有兴趣的先抓,对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先抓,对不懂技术的全力抓。开始六组不认,开党员会时,让人拿来燕红桃让他们亲自品尝;二组原来是全村最困难的组,现在二组70户农民已有40余户都栽上了果树,一跃成为全村最富裕的村民组。
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水果村,怎样把村里的水果销到外埠市场呢?积极与区科协等部门联系,在internet网上发布信息,当全国各地的商贩涌来时,他带领村干部帮助群众装箱、过砰,村干部这种无私奉献、一心想着老百姓的做法,令外地商贩们感动不已。
认准了这样一个理儿: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少数人富起来,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富裕,富民强村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为了不让全村有一户掉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村里通过各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把劳动力安置在企业就业,仅石棉瓦厂、水泥砖厂两家企业就安置劳动力130余人;二是对想发展生产、缺乏资金的农户,个人给其担保贷款,仅就给8户农户担保贷款3万余元,其中一户因无力偿还,默默地替其还上;三是改变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村里引进寒富苹果栽进了平地里;四是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现村已建成以杜娟花、燕红桃、苹果梨、寒富苹果为主的农家生态旅游业;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集体收入。几年来,村先后有丹香园农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锦龙电器有限公司、市纺织锻件厂三家企业落户,招商引资总额达到五千万元,现村年集体收入已达4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000元。
为了集体无怨无悔
94年,他带领40多名党员和干部义务出工,改造砖厂废弃地建大棚。为了节省资金,村与区广播局买下一条从蛤蟆塘到果园段的旧线路,拆下来的线和杆全部用在新建的大棚上。扯线和拉杆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全是村干部自己动手干的。缠电线时戴着皮手套,但不到2个小时就磨坏了,大家真索性光着手干,一天下来,每个人手都肿得高高的。村里的二位女村干部,她俩也毫不示弱,丝毫没有一点娇弱的感觉,和男同志一样干,家里人不理解地问她们:“你俩不会少干点儿,反正也是女同志,大家谁也不会说什么。”可她俩却说:“你看书记那么大岁数,还和年轻人一样干,我们怎么可能不干或少干呢?”仅此一项就为集体节省资金2万余元。干部和党员的实际行动深深感动了村民。那年,大家齐心协力建起了30亩大棚。由于误了育苗期,原来要承包大棚的村民纷纷退出承包,如果村民不承包,那么不仅建棚时大家付出的努力会付诸东流,投入的几十万元也将毁于一旦。为了减少集体损失,动员家人承包了被弃的大棚。冬天,凌晨3点多钟就得起床往市里运菜。望着17岁的儿子单薄的身影吃力地蹬着满载的三轮车消失在寒冷的夜色中,的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身旁的妻子埋怨他:“当初不让你包,你不听,你为了集体让我们跟你受罪。”则说:“凡事都想着自己,那还叫什么共产党的干部,一定要坚持下去,咱得给村民做个样子。”由于灾害,一年下来,他个人赔了3600元钱。但是经过他和全家人辛勤劳动,大棚的土壤得到了较好地改良。当大棚生产看好时,村民们又纷纷地争着承包,此时,又说服家人悄悄地退出承包。那年的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已经进入梦乡,半夜里无法入睡,因为他还惦记着那些刚建起来的大棚,积雪会压塌大棚造成严重损失。于是他披上棉衣冒着风雪,逐户喊人清扫积雪,20多人干了三个小时,几十亩大棚上的积雪清除了,当人们再进入梦乡时,他却钻进大棚里守护着绿色的青苗,迎接那即将到来的黎明。
许多年来,为了村民,为了事业,无数个落雨飘雪的夜晚他都是这样度过的。村民们感动地说:“咱们村干部真行。”然而这“真行”二字是和村干部们多年的汗水和心血结成的。今年50出头,他的头发却过早地花白了。人们说:他是用一头乌发换回座座青山。
群众冷暖,挂在心上
作为一任“村官”,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他要把党的温暖送到每户村民家中。几年来,为村里修路20余公里,修桥7座,村已达到组组通公路,结束了走路趟河的历史。修拦坝8道,投资15万元;治理2条河流,投资4万余元;为贫困户解决资金等实际问题,每年都在7000元左右;改善教学环境,几年来修缮校舍、配置新桌椅投入5万余元。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率先为学校借款2.5万元,买了20台微机,教师们激动地说:“多年来的困难,也是我们的心愿,书记给我们解决了……。”
为解决村民卖花、卖果行路难的问题,99年修起了一条从农户通果园、从果园通温室、从温室通农户的一条环路。村生活多年的老人高兴地说:“我们也有环路了,再也不用绕着走了,书记给我们修了环路……”,村里几年来所修的村路,全是书记带领村干部和党员亲自干的,没雇工。夏季特别热,村干部顶着烈日,挥舞着铁锹,人人汗流颊背,书记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格外刺眼。有的村民说:“你们不干,雇人不就行了。”书记笑着说:“虽然累点,可把省下的工钱给困难户,这帮他们多大的忙啊。”有人悄悄地算了一笔帐,一人每天20元,6人每天120元,一条路修下来,少则省工钱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几年来,仅修路,就带头为村里节省上万元。
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果山,人富了,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甜,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然而他并没有满足,在他们心中正运筹着下一步计划:借助村被市政府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的有利契机,进一步建立生态旅游结构,发展工业,以工养农,以农补工……,他心中涌动着无数个跳跃的音符,眼下正踌躇满志地带领村人加快脚步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