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党建材料 > 事迹材料 > 正文

市低保办优秀公务员个人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7

市低保办优秀公务员个人事迹材料

市低保办优秀公务员个人事迹材料

尽职尽责倾心服务

甘当困难群众生活守护者

同志自担任低保办主任以来,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民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团结和带领全科人员,立足本职工作,从服务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将市委、市政府勾画的“十位一体”综合救助体系落实成具体的救助措施,使市城乡低保工作多项救助措施位居全国前列、开创全省先河,在保障特困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该同志自以来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被评为全市民政系统模范工作者、和连续两年被市总工会授予全市“改善发展环境百面旗”竞赛先进个人、被授予市直属机关先进女职工、被市政府授予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先进个人、被市委授予全市优秀党员、被市委

市政府授予全市**先进个人、被国家民政部授予全国低保基层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有功人员等光荣称号。其主要事迹表现在:

一、服务大局,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同志能够切实从特困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经常深入基层,多次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工作,及时发现低保家庭实际困难,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向市政府提出合理化建议,所完成的900多万条各类统计数据为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并用服务大局维护稳定的理念指导工作,带头研究制定实施了《关于大中型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纳入低保救助实施意见》、《关于将连续6个月未足额领取“应得收入”人员家庭纳入城市低保救助的实施办法》及保障并轨企业困难职工基本生活等有针对性的救助措施,为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化解社会矛盾起到了关键作用。经过她及所带领人员的扎实工作,市政府先后五次调整低保政策、提高低保标准,建立并实施了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城乡低保家庭大学生救助、发放困难群众医疗补贴40多项制度和政策,特别是在完善“十位一体”综合救助政策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建立健全分类动态管理、资金筹措监管、责任监督、政策支撑等一系列城乡低保救助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城乡低保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尽职尽责,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她力求把各项救助政策惠及成果最大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得尽得”,经过不懈努力,使我市保障人数达到11.62万人,累计发放资金6.44亿元;实施多层次医疗救助,救助低保患者30多万人次;救助贫困学生,为19689人次市区低保家庭子女发放教育补贴680多万元,1559名城乡低保家庭的大学生得到助学救助;138户低保家庭入住廉租房;27574户低保家庭得到供热、物业费救助;累计为182万多户低保家庭发放用电补贴资金470万元;有效解决450多名低保对象就业;为36532户低保家庭一次性发放燃气补贴53.9万元;建立灵活应急救助机制,开展临时专项救助,共有10.3万户城乡低保家庭得到节日救助,累计支付节日救助金2211.535万元,为城乡低保对象增加临时生活补贴,每月增资140多万元,切实保障和维护了特困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沟通协调,努力顺畅上级业务部门和相关部门工作关系。为了实现“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她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与上级业务部门和政府相关部门之间建立了顺畅和谐的工作关系,使市的城乡低保工作得到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得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和配合。积极向上争取低保专项资金,极大程度减轻市区两级财政压力,同各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实施十余项综合救助政策,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体系。

四、敬业奉献,身体力行带动优秀低保团队。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她始终以身作则,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放弃双休日、节假日是常有的事,经常因为思考工作彻夜不眠,经常因为加班将女儿托付给朋友,公伤骨折后仅修养40天就回到工作岗位,母亲多次患重病住院都只能匆匆探望,母亲病故时她正走在去往省厅汇报的路上。就是在她身体力行的带动下,低保办的全体同志都以忘我的精神对待本职工作,不论白天、夜晚,无论刮风下雨,全体人员都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成为民政系统一支强有力、能战斗的优秀团队。

她在工作中不仅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婉拒说情,用实际行动公平维护了特困群体的利益,带头树立民政干部的良好形象,而且还善于调和群众矛盾,平均每年接待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400余件,经过耐心讲解、热情服务,几乎件件都能达到群众满意。她的表现得到各级领导、同志和困难群众一致好评。

市低保办优秀公务员个人事迹材料》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