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仆之德第3页
关于进京谋一个司长职位的要求;刘少奇同志专门给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开会,表示自己不能随便行使职权;陈毅同志就任上海市市长后,拒绝亲妹妹到上海求学。这都是谨慎用权的佳话。作为人民公仆,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好务。第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催生出一些缺德行为。创政绩,要自觉做到三忌一忌劳民伤财。不能好大喜功,只图往自己脸上贴金,结果树了干部个人的形象,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利益。广西兴安县灵渠附近的四贤祠,有一块劣政碑,上刻浮加赋税,冒功累民。兴安知事吕德慎之纪念碑。中华民国五年立。这就充分反映了老百姓对劳民伤财的深恶之恨。二忌弄虚作假。作为人民公仆,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不能把一说成十,更不能把零说成一。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把政绩吹在自己的嘴上,那只是自欺欺人;把政绩树在百姓的心中,那才是永远的丰碑。三忌急功近利。创政绩要立足长远,要考虑连续性,不能你种辣椒我种葱,乱提口号,各搞一套,胡干蛮来,留下后患。
第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在战争年代,党员干部经受的是生与死的考验;在和平时期,党员干部经受的是名与利的考验。如果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揽功于己、诿过于人,那只会图虚名而惹灾祸,求私利而损大德。正确对待名利,关键是要保持一片宁静的心境。有人说能成就大事业的人,往往不是那些才智超群的人,而是那些最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的人。在名与利面前,要多一些谦让、少一些计较,多一些淡泊、少一些嫉妒,多一些沉静、少一些浮躁。当需要你做一片绿叶时,你就愉快地陪衬红花;当需要你做一棵小草时,你就深深扎根土壤;当需要你做铜枝铁干的大树时,你就伟然挺拔,挡住风沙和寒流。要用一种超然的心志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怨,不为得失所累,不为名利所害,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执着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2.养心。所谓养心,就是要修养心性。心灵是行为的主宰,一个人的良好道德行为实际上是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内在动力和自我鞭策。所以,养心是立德之基、隆德之源。公务员的道德修炼,必须坚持以养心为本。
第一,养敬畏之心。官有所畏,业有所成。作为一名公务员,只有敬畏事业、敬畏群众、敬畏岗位,才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这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生动的言行给我们做出了榜样。陈毅同志在任上海市长时,曾谈到自己下达作战命令或签批经济文件时,手往往会发抖,因为这关系战争的胜负、战士的生命和建设的成败。邓小平同志在《共产党员也要接受监督》中讲过,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当年任弼时同志曾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这种敬畏感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与义务,显示的是一种信念与境界。广大公务员一定要树立有所畏的勤政意识,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对得起党和人民,是否给群众办了好事,是否正确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第二,养感激之心。感激产生动力、产生宽容。心存感激,生活中才会少些怨气和烦恼;心存感激,心灵上才会获得宁静和安祥。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爱因斯坦在他的《我的世界观》一文中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对生活、对社会、对他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容易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而对朝夕相处的领导、同事、下属的种种帮助,却视之为理所当然。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每一项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关心、支持、配合。如果时常怀有感激之心,你就会变得更加谦和、更加可亲、更加高尚,你就会激励自己、宽容他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要用感激之心对待组织,用感激之心对待同事,用感激之心对待家人,常思关爱之恩,常怀报答之情。
第三,养羞耻之心。孟子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知耻是人性的标志,是人与禽兽的重要区别。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不知羞耻的人,容易成为无恶不作的的无耻之徒。知耻,就是要知是非、知善恶、知正误。知耻是向好的起点,是向上的起点,是向前进的起点。作为一名公务员,一定要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看待廉耻问题。当自己的思想与道德规范不相符时,要有羞耻感;当自己的工作与既定标准有差距时,要有羞耻感;当自己的行为与纪律要求相抵触时,要有羞耻感。有了羞耻之心,自己才能在为与不为之间作出选择,才能筑牢人生的第一道防线,才能知错就改、见贤思齐。
第四,养愧疚之心。愧疚是一种力量。如果一个人时常感到自己没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没能为单位争得荣誉,没能为群众做些好事,那么他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他的事业就会不断进步。唐代诗人韦应物遭贬之时,还在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就是愧疚之心的生动体现。在当前一日千里的发展形势下,一个人在工作上无论怎么做,总是有差距的。我们要做好工作,就必须用一种愧疚之心去激励自己,经常保持一事未办完,寝食不安;一事未办好,夙夜忧叹;一事有闪失,如芒刺背的工作态度。
3.守正。人生如滔滔江河,时时有浪涌波翻。任何人思想修养的大堤,都不可能永远的绝对的固若金汤。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一身正气,要在严守上下功夫。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三慎。
第一,要慎微。就是要防止积小过为大错。古人讲积羽沉舟、君子禁微,就是强调要注意小节。有些干部认为,收一点拿一点、吃一点喝一点,充其量只是小节问题,无伤大雅。有了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错觉,必然会放松自我约束,滋长放任心理,渐渐走向堕落。广东省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平时爱沾小便宜,把自家买水果、面包、鸡蛋的一些小钱,也以公用名义开票报销,致使胃口越来越大,发展到将几万元、几十万元的公款贪为己有。可见,小节并非无害,而是一切大害的开始。我们每个公务员务必从细微处养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切忌为蝇头小利所诱惑。
第二,要慎好。就是谨防不良嗜好吞噬自己。贪玩损心志,贪色入圈套,贪杯误大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个人有一些嗜好,这是人之常情。公务员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有所爱好、有所兴趣、有所习惯,这也在常理之中,关键是要把握好度,绝不能恣情放纵。先秦时期有个嗜鱼拒鱼的故事,是讲鲁国宰相公孙仪非常喜欢食鱼,几乎到了无鱼不吃饭的地步,于是那些想巴结他得到提升的官吏和找他开后门通路子的亲朋好友,纷纷给他送鱼,而公孙仪则一概拒之。他的一个得意门生有些不解,公孙仪说我若收了鱼,就得答应送鱼者的各种要求,我也就违背了国家的法令,那样被罢了官、入了狱,我吃鱼的机会就没有了。因此作为公务人员,一定要跳出心为物役的樊篱,把兴趣爱好与品德修养联系起来,有利于道德修养的则为之,不利于道德修养的则弃之,介于有利与不利之间的则节之。
第三,要慎独。贵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保持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在无人监督的场合不自我放纵。人云好事不背人,背人无好事。有的人往往在公开场合能够按章办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在远离组织的时候就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为所欲为。清朝雍正年间有位廉吏叶存仁,为官几十年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在离任时,部属们送来许多礼物。原来部属们认为叶存仁不收礼是怕别人知道,于是特意在夜深时前来,用心可谓良苦。叶存仁十分感慨,赋诗一首,有两句这样写道感君情重还君赠,不谓人知谓己知。我们坚持慎独,不仅要怕别人知道,而且要怕自己知道,这才是守正的最高境界。
4.秉直。秉直就是秉持刚直,敢于坚持原则、弘扬正气。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正气不盛,邪气上升,事业就难发展,社会就难安定。因此,无论是促进事业发展、代表群众利益,还是提高队伍素质、有益个人进步,都必须培育和彰扬刚直之风。当前,在公务员队伍中,应特别倡导三种浩然正气
第一,勇于批评、敢于斗争。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解决自身问题的重要法宝。批评不是挑刺,而是一种提醒、一种帮助、一种支持。这些年,我们党开展的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都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帮助党员干部查找不足、整改提高。然而在党内生活中,确实有些人不敢拿起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事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是党内生活庸俗化的表现。我们要站在对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高度,大胆开展批评,虚心接受批评,以达到促进团结、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对党内一些不正之风,要大胆揭露,并与之作坚决的斗争,以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第二,主持正义、见义勇为。所谓义,就是正义、道义。古人对义有很多思考,孔子提出见利思义,荀子主张以义制利。以义为上的道德境界,不仅是历代封建士大夫和平民百姓努力追求的理想人格和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价值取向。正义与邪恶总是相伴而存,正义得不到伸张,邪恶就会抬头。面对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每个公民都负有扶正祛邪的责任。人民公仆更应该走在群众的前头,当好群众的表率。应该说,绝大多数干部是有正义感的,关键是能不能勇敢地站出来、说出来、做出来。作为人民公仆,我们一定要义字当头、以义为先,主持正义、见义勇为。见到不义之事,要旗帜鲜明,伸张正义;在危难关头,要挺身而出,舍身取义。这就要求我们少考虑个人得失,不怕干扰,不怕打压,敢于为真理而付出,敢于为真理而献身。
第三,扶贫济困、乐善好助。中华民族是富有侠义精神的民族。急人所难,助人为乐,历来为人们所倡导。这种精神实质上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爱心的流露、善意的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