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仆之德第2页
画画。这话初听起来,似乎难以令人置信,但实际上是臻于至境时的谨慎,是近于真理时的谦逊。牛顿曾说过在宇宙的秘密面前,自己只是个在海边拾捡贝壳的儿童。以色列立国之初,爱因斯坦曾被推举担任首届总统,他谢绝说我只适合从事与物理学相关的一些工作。这种谦虚的美德,正是他们成就事业的基石。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认为,华西村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在于三不倒精神,即难不倒、吓不倒、夸不倒,这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夸不倒。领导去视察,媒体去宣传,外地去参观,他们都不飘飘然,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滋生骄逸之气,必践危亡之地。一个人不谦虚,不但会影响进步,而且还会招至祸患。《三国演义》里面有个杨修,在曹操手下当幕僚,曹操本来对他很器重,但后来由于多次在曹操面前卖弄聪明,恃才逞能,结果不但没有成就事业,反而落得个人头落地的下场。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谦受益,满招损。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一个单位、一个班子如果骄傲情绪盛行,就会失去前进的精神动力。我们每个公务员都要以谦虚为怀,养谦虚之德。一是要多看到自己的不足,少为别人的短处而自安。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有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会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二是要多找工作的差距,少为人家的赞词而陶醉。工作越是有成效,越要看到存在的差距;喝彩声越多,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只有这样,才能居安思危,永葆进取之精神。三是要多想今后的困难,少为眼前的顺利而得意。要在历史发展的背景下审视自己,从胜利中想到困难,从顺境中看到逆境,决不能鼠目寸光、沾沾自喜。
4.和合之德。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于讲究和谐,即强调人与物之间的协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人们常说的和为贵、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就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具体表述。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和谐一词反复出现过多次,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推动多种力量和谐并存,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等等,这都是对传统和合理念的继承和升华。
和合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和合产生美,产生力量,给人们带来幸福。音乐和谐,必能弹奏出优美动人的乐章;社会和谐,必将带来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大好局面。就一个单位、一个班子来说,领导与部属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科室与科室之间能够和谐相处,利莫大焉。其一,有利于上下同欲,步调一致,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其二,有利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提高工作效率;其三,有利于形成令人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相反,达不成和谐,形不成和合,就会给人们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灾难。正如一位哲人所说,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样毁灭。
现在,很多媒体都在宣扬一种蚂蚁精神。蚂蚁在猎取食物时,只看到他们个个卖力,看不到他们偷奸耍滑;只看到他们连心联手,看不到他们相互打斗;只看到他们来自四面八方,看不到他们区分你我亲疏。蚂蚁的这种团结协作精神,不能不令人发生感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干部缺乏和合的美德。有的人在集体中没有主动助人的态度,没有拾遗补缺的风范,对同事的困难看水流舟;有的人喜欢高估自己,贬低别人,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成绩,用显微镜看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成绩;有的人热衷个人英雄主义,唯我独尊、唯我独荣、唯我独能,一切以我为中心。这都是不讲和合的表现。奥斯特洛夫斯基有这么一段名言,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会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涅格也有一个比喻正如树枝和树干连接在一起那样,脱离树干的树枝很快就会枯死。这些至理名言值得我们记取。和合顺乎时代潮流,合乎党心民心,是新时代的优美乐章,是新世纪的绚丽图画,我们每个人都要以利他之心修炼品格情操,用利他之心拓宽人生视野,把利他之心当作评判标准,以此来追求和合、维护和合。
5.非私之德。非私,就是要去掉私心,节制私欲,不谋私利。古人说,公与私不两胜,利与害不两能,以公灭私,民允其怀,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等等,都是讲的在公和私存在矛盾、发生冲突时,应当去私存公,这样才能胸襟开阔、登高望远,吞纳百川、主持公道。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事情如果秉公处理,本来非常简单,但由于有人私心作怪,患得患失,结果把简单的问题弄得十分复杂,搞得非常难办。人们之所以痛恨以权谋私,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多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权力与生俱来就含有腐败的基因,在权力加诱惑面前,公务员要做到非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旦别人用金钱来回报你的支持和帮助的时候,你是什么态度?看到周围的人、同品级的人、同类型的人吃穿住玩都比你潇酒的时候,你动不动心?这就看你有没有非私之德。现在有些干部什么饭都敢吃,什么酒都敢喝,什么礼都敢收,什么钱都敢拿,什么忙都敢帮,什么事都敢办。对重金厚礼笑纳鲸吞,来者不拒,孰料投桃就要报李,结果上了贼船,落了陷阱,甚至套上了枷锁,走上了不归之路。古人曰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无论是成克杰的堕落,还是李嘉廷的蜕变,都证明了私欲膨胀是一切祸患之源,一旦缺少自律、任其奔泻,便会使精神和生命之舟滑向罪恶的深渊。
人都是有欲望的,强调非私,并非是要除欲、灭私,而是要努力节制。有一个陶母退鱼的故事。晋朝名将陶侃,在做绚阳县吏时,一次利用职务之便,弄了一坛官家的咸鱼托人送给母亲。陶母知道鱼的来历后,不但没有收下,反而写信责备他说你做了官,用公物赠送我,这不但使我得不到好处,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陶侃听了母亲的教训,从此经常检点自己,克勤克俭,热心为民,成为一位道德高尚、受黎民百姓爱戴的好官。这就是自觉节欲的结果。我们之所以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之所以要推行民营化,而且还鼓励干部参与农业深度开发,这都是对欲望的动力作用的一种肯定。但是,市场经济归根到底是法制经济,是道德经济,任何人尤其是国家公务员追求经济利益,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大的原则,说具体点,就是要守住一条底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决不能学笼子里的鸟,为了几粒米而失去整个天空。
6.创新之德。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人没有创新的精神,就不能敢为人先、披荆斩棘,而只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满足于走人家走过的老路。创新往往要付出探索的代价,必须具备敢于牺牲的精神。历史上商鞅因变法惨遭车裂之刑、王安石因变法被几次罢相、戊戍六君子因变法而遭杀身之祸等等,这都是为创新而敢于牺牲的范例。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既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品格。可以说,创新是一种进步之德、发展之德、新生之德。
宇宙万物,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兴在破旧立新,亡在抱残守缺。从漫漫洪荒到高速公路,从结绳记事到巨型计算机,从古代的火箭到今天的航天飞机,人类进化的每一个足印都充盈着创新的构想,历史前进的每一道车辙都饱含着创新的智慧,社会发展的每一朵浪花都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是如此,只有开拓创新,才能克难制胜。美国自由女神铜像翻修后,现场有200吨废料需要处理。开始无人问津,后来一个叫斯塔克的人自告奋勇承担了这一差事。他对废料进行分类使用,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币,废铅铝做成纪念尺,水泥碎块整理成小石碑,将朽木泥巴装在玲珑透明的小盒子里,然后作纪念品出售。利用美国人对自由女神的崇拜,将200吨垃圾销售一空。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创新则成、则立,守旧则败、则废。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大力培育公民尤其是广大公务员的创新之德,使广大干部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不囿于陈规,勇于变革、敢于超越、锐意创新。现在单位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的差距。在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已很难找到能热销一个月的花色品种,而流行的概念是所谓礼拜产品。贴近大市场,三天出小样,五天成批量,七天上市场,已成为绍兴轻纺产业集群进行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一大特色。在这样的形势下,今天是博览会上的高精尖,过不了几天就可能成为博物馆里的老古董。因此,我们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关键是要缩小创新精神上的差距,真正把创新作为公务员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广大公务员要在深入群众中找到创新的源泉,在研究矛盾中找到创新的钥匙,在适应时代中找到创新的途径。要通过弘扬创新之德,革除平庸思想,增强奉献意识,培养探索精神,从保守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从经验主义中的枷锁中突破出来。
怎样修炼公仆之德?
人的德性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凭空出现的。所谓人性本恶、人性本善,那都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唯心主义之说。良好道德的形成,来自学习、来自修养、来自实践,归根结底,来自艰苦的修炼。修炼公仆之德,应从以下四个方面下力
1.砺志。就是磨砺宏大志气。人,只要有了志气,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立德必先砺志,砺志的关键是加强学习,武装思想,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作为人民公仆,要十分注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信念上的坚定,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前,我们应特别注重树立三观
第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实现道德目的,保证公众利益的实现;运用不当,可能违反道德规范,损害或侵犯公众利益。如何看待权力,在一些人中还存在着各种凝认识。有的认为权力是自己努力工作挣来的,将权力的使用权与所有权等同,随意滥用权力;有的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凡事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有的认为权力是自己跑来的,自己付出了代价,便当作商品寻租。这都是权力观的扭曲。掌权兴业,用权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本质要求。毛泽东同志在建国之初,曾拒绝杨开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