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党建材料 > 入党申请 > 正文

我为党旗增辉 争做师德楷模

入党申请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8

我为党旗增辉 争做师德楷模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政治生命选择了一条光荣的道路,做人民教师是选择投身一个光荣的事业。既然作了光荣的选择就必须以自己的奉献为光荣增辉。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党员教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一员,应该义无反顾地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有力推动者,先进文化的有力促进者和维护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自觉实践者。今天怎样做党员教师,如何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体现时代特征和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与时俱进,做教改先锋
____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能够接连不断地取得丰硕成果,始终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戴是因为共产党人能够把握时代的脉博,代表时代的潮流。教育事业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适应时代需求。今天,党员教师首先必须做教改先锋。精良的专业知识是教师的业务底蕴,可在“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等要求纷至沓来时,如果只懂专业知识而不知电脑、网络为何物,遇到外语便会举步维艰,就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基础型课程,也许教师能得心应手,而面对拓展性、研究型课程教师是否也能胜任?毋庸置疑,当今的社会从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到教学方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早已不仅仅是“会教”,而且要“会学”、“能创”。党员教师的先锋作用应体现在勇于探索,先于实践;并要善于自我总结,自我超越,用成为专家型、全能型和创新型教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争当教科研的排头兵。
二、严于律己,做师德楷模
___中华民族历来提倡以美德立身,以厚德载人。为师之道更是崇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今天,党员教师更要做师德楷模。这是因为不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影响学生,而且党员的形象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望。这就要求党员教师必须具备崇高的师德修养:将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视作对党的忠诚,视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师德修养的具体表现为: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对业务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对学生循循善诱,诚挚关爱,杜绝有偿家教;出现矛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遇到困难身先士卒,知难而上;面对得失不加计较,淡然处之。党员教师如能用全身心的投入、无私的奉献去工作,肯定能赢得学生的信任、群众的肯定!

三、热爱学生、育人为本。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育人为本。我们倡导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热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成才的积极性,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随和而不随便、严谨而不刻板、谦逊而不保守、热情而不张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定期深入学生寝室和食堂,参加学生课外活动,关心学生的学业、生活、情感、健康和就业。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对学生的缺点、错误和不良现象严肃批评,做到不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耐心教育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四、团结一致、精诚合作。

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要求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我们倡导全局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倡导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倡导管理干部、教辅与后勤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师服务的观念,关心和支持教师的工作,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为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优质服务;倡导全体教职工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团结一致、精诚合作,积极推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把我院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五、真确对待“学困生”。

教学若不抓学困生,必将走入误区,毁了一批人。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被教师看重的学生往往进步较快,越变越好;被教师忽视的学生则往往进步较慢,甚至越变越差。因此,教师决不能因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而在态度和情感上也对他们区别对待,看重好的,忽视差的。教师要洞察学困生心理的微妙变化,把握时机,寻找学生身上的“亮点”,给予及时的、恰当的、充分的肯定,培养他们的自尊、自爱,使他们善于自我承认,自我激励,战胜对竞争和挑战的恐惧,逐渐消除他们身上业已存在的“失败者”的心态特征,如自卑、迷惘、胆怯等,使其确立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并使他们拥有成功者的心态,如自信、乐观、好学等。教师要认识到学困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成功、也有曲折往复,对他们的起点要求不能过高,要让他们“拾级而上”,首先品尝到成功的滋味,然后在品尝第一次成功的喜悦的基础上逐步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设定更新、更高的目标,由此及彼,寻找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最后达到各个领域的最优化的发展。

一名党员最大的权利是享有党的光荣,最大的义务就是为党的光荣增辉。党员教师既然作了光荣的选择,那么就要为光荣增辉!

我为党旗增辉 争做师德楷模》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