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205)第2页
授。1936年,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时,一同学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
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女艺人因一次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就可以遮丑了,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齿。
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配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
学生听了都大笑。
、陈毅米汤练书法
幼年时,陈毅就开始学习书法。在家庭和老师的指点下,陈毅给自己订了一个规矩,每天写大字100个,小字200个,写不完决不上床。
陈毅的父亲陈昌礼,见儿子如此顽强地练习书法,起初心里十分高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眼看着儿子的字越写越好,可父亲却越来越愁。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因为家境不好,经济越来越困难,纸张供应发生了危机。
一天,陈毅一边喝粥,一边欣赏着他的新作,一不小心,把米汤洒在了一张草纸上。不一会儿,米汤干了,草纸同原来一个样,机灵的小陈毅立刻蹦了起来:“爸爸,您不用作难了,我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既省纸,又不耽误练字。”
“什么办法?”爸爸不解地问。
“咱们买来极便宜的草纸,我用米汤当墨来写,米汤的颜色淡,干了可以再写。”说完,他就给父亲作了示范。
父亲看后,觉得这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主意,马上给儿子买来一些草纸,订成一个书法练习本。
从这以后,陈毅练字更加认真。他日复一日地用米汤写呀,练呀,写了干,干了又写。他临摹各种名家字贴,取长补短,为己所用。慢慢地,草纸变得像块厚纸板。功夫不忘初心人,没过多久,陈毅的字笔画有力,结构合理,左右照应,舒张得体,受到众人的称赞。
、“一字千金”的来历
西安碑林内有块《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件隔代合写一碑的奇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竟然写了2后的唐朝文章!
怪事自有根由,这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是玄奘和尚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他精心译成后,请唐太宗作序文,再加上太子李治作述记玄奘的谢表。此碑立于唐高宗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当时朝廷要把它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来刻碑。
长安洪福寺高僧怀仁知道此事后,感到佛教界的光荣,因此,下决心承担此任。怀仁和尚到处寻觅,终于按序文把王羲之的字一个一个地搜集起来,成了这块王羲之字体的《圣教序碑》。
传说怀仁在集字过程中,有几个字怎么也找不到,不得已奏请朝廷贴出告示,谁献出碑文中急需的一个字,赏金一千。这就是“一字千金”的由来,后人把此碑的拓本称作《千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