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乡镇工作总结暨2011年工作安排第2页
查,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
七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扎实抓好综治**工作。以创建“平安”为抓手,围绕“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创造了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以“法制进校园”、“五五普法”等方式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
八是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事故防范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把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到实处。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大排查,通过开展大整治、大排查活动,共深入企业18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4项,其中当场整改12项,限期整改2项。对查出的隐患,通过采取专人督导、定期调度等措施,确保了隐患整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保持了安全生产的稳定形势。加大安全投入,确保渡口安全渡运。投入100余万元对陈家圩汽渡东岸码头进行改造,建立待渡区,实行上下车分离,彻底消灭了安全隐患。
九、做好安全防汛、度汛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乡西江段彭太汊江短崩岸加剧,经常出现大面积坍塌和涡崩,给全乡防汛抗洪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隐患。2010年1月10日,人民期盼已久的马鞍山长江大桥洲头保护工程开工,该工程共投资1.36亿元,分三期实施,截止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施工范围从退建堤至联合村码口组,全长2100米,分为水下抛石和水上护坡两部分,该工程的实施从最大程度上遏制了洲崩岸险情的发展。今年汛期,我乡不等不靠,积极筹备防汛资金、物资打好防汛抗洪战役。结合本乡实际,制定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组建防汛应急抢险队,切实做好重点险工要段巡堤工作,对彭太圩崩岸危险地段46户155人进行了妥善迁移安置,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过全乡上下同心协力,扎实苦干,确保了安全度汛。
与此同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中武装、妇联、共青团、工会、老龄委等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乡的工作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基层党建方面有新的突破,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提高全乡经济综合实力和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力争2011年,我乡财政收入达到 万元,固定资产达 2 亿元,招商引资达 1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9060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教卫生、民政、司法等各项工作都要有明显进展,各项指标均力争达到并超过上级要求的标准。
围绕上述目标与要求,2011年乡政府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注重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1、调整农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衔接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条,增强辐射带动力,积极探索依托加工企业找销路、依据市场行情搞种养的“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进一步引进和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高效农业项目,做大做强农产品精加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鼓励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宫锦、新锦、尚锦村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2、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各部门和村要培养一名编制项目的人员,每个村针对本村特色编制2-3个项目进入项目库。与此同时,乡村干部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寻找项目信息,加强部门对接,发挥钉子精神,争取项目资金。以此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3、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致富本领。按照“培训专业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大农业实用新型技术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民科技文化水平,让农民掌握致富的本领。发挥协会作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科技咨询、现场示范等活动。切实抓好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充分发挥大户致富的示范、带动和帮扶作用。
(二)以大桥建设为契机,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促进经济发展。
1、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全乡紧紧抓住项目推进这根主线,全力以赴,打好项目攻坚战。强化领导挂钩帮扶负责制,严格落实“三定四包”责任制,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难点。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招商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招商环境和发展环境。围绕结构调整、谋划、筹备一批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改造等项目,力争引进1至2个3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
2、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注重产业特色,以“三资”农业为突破口,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大力发展服务业,制定服务业发展目标,推动第三产业发展。。进一步营造发展氛围,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和服务业协调发展,提升发展水平。
3、谋划工业集中区。按照市政府对的总体规划,结合地区实际,谋划工业集中区。
(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1、继续推进并巩固各村环境整治成果,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公益事业投入。
2、继续抓好尚锦村集体农庄建设。
3、结合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建设的征迁工作,在黄洲、吉余、三联、普集四个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设规模13600平方米,总投资万元。
4、新建为民服务中心综合大楼。目前,我乡所使用的办公楼始建于80年代,办公场所老化、狭小,致使办公职能大大降低,乡政府将在新集镇规划区内新建为民服务中心大楼,建设规模2785平方米,总投资380万元,该工程有望6月份竣工,10月份投入使用。
5、按照县政府批准的《乡总体规划(-2020年)》框架,续建乡新集镇二期工程,总投资万元;开发建设经五路两侧商住房,总投资4000万元。
(五)加强税收征管,在壮大乡级财力上实现新突破。
1、抓好财源征管,开源节流。全力支持宏信、顺达、恒源等纳税大户的壮大、发展,提高对财政的贡献率。注重培育后续财源,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强税源管理,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收征管,确保应收尽收,确保完成2011年财税任务。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大力控制会议费、招待费、办公费等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经济、保障民生上。
2、抓好村务公开,强化财务管理。继续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做好村务公开,强化农民负担监督。认真落实中央、省、市相关惠农政策,增强村务管理透明度,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凝民心。
(六)加强政府机关建设,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 按照“高效、规范、务实、廉洁”要求,在政府自身建设上抓好“三转变、一增强”: 一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按照培养新时期“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清廉型”干部要求,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做到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二是进一步转变职能。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政府工作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把不该管的事放开,把该管的事管好。切实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使命感,大胆工作,敢于负责。 三是进一步转变作风。大力倡导勤俭办事,厉行节约,过紧日子。要在去年机关作风整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完善考勤、会议、值班、来人接待等各项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考核有效,切实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四是进一步增强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行乡、村领导干部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坚决反对推诿扯皮、办事拖拉、敷衍塞责的不良作风,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高效率、快节奏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七)加快新集镇建设步伐。
认真贯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色鲜明、市场运作”的方针,加快新集镇建设,完善功能配置,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主要抓好新区主干道经五路的相关配套建设工作,拓展新区发展空间,适时启动纬三路建设,拉开新区框架。启动经五路两侧商住房的开发建设和供电所的建设工程。
(八)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全面构建和谐,确保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1、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扎扎实实做好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工作,立足于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发生。妥善处理好各种突发事件,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2、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保障经济有序快速发展。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和应急救援机制,继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把道路、水上交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作为专项整治重点,特别是渡口的安全,做到安全防范全天抓。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加大计生工作力度,提高人口与计生管理水平。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面落实“村为主”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村级计生基础管理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强化计生流动人口管理措施,加强计生优质服务宣传,稳定全乡低生育水平,提升我乡计生管理水平。
4、继续抓好农民建房管理工作。农民建房要服从村庄布点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到合理布局、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严格控制分散建房,结合土地置换工作,遏制滥占耕地建房,逐步进行村庄撤并。
5、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实现老有所养、劳有所得。以人人享受社会保险为目标,在三年内全面覆盖,实现老有所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推广新增转移就业,加强维权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真正使老百姓劳有所得。积极开展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工作,消灭“零转移农户”家庭。
6、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实现病有所医,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和素质。进一步完善全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继续完善乡镇医疗机构,加大设备投入和人员培训力度,着力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
7、坚持“科教兴乡”战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积极措施,优化教育资源,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加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