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群文工作总结第2页
宁《港城龙门》获优秀奖,王复才《夜色街头》入选,实现了历史性突破,5幅摄影作品在全国第22届摄影艺术展上获奖。手工虎头鞋获2010浙江省民间手工艺虎头鞋创意设计邀请赛金奖,新碶街道文化站张其培的作品《开面》获五彩渔乡宁波市农民画大赛铜奖。陆吉定、屠明华的《灰色交易》获得2010年宁波市曲艺创作征文大赛二等奖。王复才等5人分别获得宁波市“清风和韵”反腐倡廉书画摄影大赛国画类作品三等奖国和优秀奖。刘彦麟的二胡独奏荣获第五届七彩阳光浙江省青少年文艺系列展评活动器乐组一等奖。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共享和谐文化成果。(一)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不断巩固和加强。一是着手制定北仑区“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已基本定稿,正在进一步征求有关领导意见;二是全面完成北仑文化地图、文化地图服务指南推荐册的制作,届时将方便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各项文化活动;三是重点打造标志性文化设施,选址滨海新城,投资3亿元建造国内第一个大型专业性港口博物馆——宁波港口博物馆,同时国家水下文化遗产宁波基地落户北仑,丰富了北仑的文化内涵和城区形象;投资2.5亿元建设北仑区-宁职院图书馆,按照“一体两馆”的思路,既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又可借助宁职院的管理技术和信息优势,把该馆打造成为北仑的“文化高地”,校地共建图书馆在我省尚属首创;改造完成邵克萍艺术馆,馆内专题展出60余幅版画家邵克萍各类艺术作品,向公众免费开放;改造完成北仑图书馆,现有藏书32万册,被文化部评为一级馆,于今年初完成全区各街道(乡镇)图书馆与区县图书馆、市图书馆的一卡通联网。并继续促进梅山、春晓等地的综合文化站改建工作;四是继续抓好“文化阳光工程”优化升级工作,今年升级5个村;推进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已验收??个企业文化俱乐部,全部合格,努力打造“15分钟文化圈”;五是继续抓好省级文化示范点和市级基层文化宫创建工作,今年创建成功??个省级社区文化建设示范点,12个市级基层文化宫。六是加强业余文艺团队建设,目前,我区共有各种类型的业余文艺团队336家,文艺志愿者600余名,包括区级团队2家,乡镇街道级团队57家,村、社区团队276家,基本覆盖了每个村、每个社区。七是今年我们启动了海晨业余艺术团的人员招聘工作,严格按规范程序进行操作,通过笔试、面试,共招聘了有一技之长的人员14名,每个街道、乡镇文化站增加1名工作人员的目标即将变成现实,对促进基层文化繁荣起一定的作用。(二)农村和社区人民共享和谐文化。一是继续实施电影放映2131工程,今年向基层群众免费放电影1000场次;二是组织“戏苑缤纷”新春越剧演出周,邀请余姚市越剧团和北仑老年大学夕阳红艺术团在区影剧院连续演出经典越剧4场,全部免费向居民群众开放;三是组织“和谐文化暖乡村”送越剧下乡惠民演出18场,9个街道、乡镇都留下市甬剧团的足迹;四是继续实施送戏工程,今年向各村送戏300多场次。(三)三馆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文化馆利用群文学堂和艺术沙龙两个平台,积极开展各类文艺沙龙、艺术展览、培训讲座等活动,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现、交流、提高艺术修养的平台。4月7日晚,在读者公园举办了第二届“春之约”诗歌朗诵会,来自北仑、宁波的诗人、诗歌爱好者朗诵了名篇佳作。5月中旬,为新碶街道大港社区内10多家企业的30余名舞蹈骨干举办了排舞培训,以提高企业文化员的舞蹈水平,更好地服务企业文化。7月中旬,文化馆舞蹈干部赶赴春晓镇慈岙村为那里的妇女姐妹们送去了为期三天的舞蹈培训课程,受到村民欢迎。为推动摄影美术作品创作,我区还组织漆彩人生——北仑漆画创作群体展、“五洲大港”国际港口风情摄影艺术等作品展览。今年,我们共举办了乐理知识讲座、漆画创作研修班、合唱与指挥培训、小品作品加工会等艺术走近大众、文艺沙龙等活动50多次,港城文化长廊展出了《虎年迎春国画作品展》、《海濡之士——北仑文化名人推荐展》、《迎世博剪纸展》等展览近20余期,这些培训、展览、讲座和展览等均免费向群众开放,受到广泛好评。为提高我区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更新理念,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1月18日,我区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文化骨干培训班,来自北仑区文化馆和各乡镇、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及业务干部共40余人参加了培训,特邀请了宁波市文化局文艺处处长汪志铭和浙江省群艺馆理论调研信息中心主任王全吉分别就《加强文化站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进行了专题讲座,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性。二是图书馆充分发挥文化教育宣传主阵地作用,全年正常开馆接待读者,坚持无节假日,无馆休日,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服务。全年共接待读者18.1万人次,借还图书18.7万册,新增图书15724册,新增借书证3067只。全年新增图书流通站8家、北仑区未成年人阅读基地1家,并向阅读基地赠送少儿益智类、教育类等图书500余册。通过建立图书流通站和送书下乡等活动,让更多的图书走进企业、走进学校,充分发挥了图书应有的作用。同时开展了以“世界读书日”、“北仑区未成年人读书节”、“图书馆服务宣传周”“你点书,我买书”等为主题的各类读书活动十余次,大大增加了来图书馆读书的人气指数,营造人人爱书、读书的良好社会风气,树立了图书馆的公共形象。三是博物馆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2010年,区博物馆共接待观众4.9万人次,团队57个,被国家文物局审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积极举办临时展览,努力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今年,举办了《北仑区百件民间收藏精品展览》、《“灵石奇葩”——“石趣轩”收藏精品展览》,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继续打造“北仑流动博物馆”品牌,进一步拓展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流动博物馆”——“中国现代物资供应票证展”、“中华纸币展”、民俗文物展、毛主席像章展、近代经济票证展先后开进企业、社区、农村、学校、部队进行巡回展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全省公共文化数据(北仑区一系列数据)采集工作;承办了本届人大、政协6件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的答复;完成了陈立幸书记公开与网民沟通交流中的问题答复;还召开了5次文化站长会议,对全区各阶段的文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促进了全区公共文化的繁荣和均衡发展。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凸显保护文化遗产成果。(一)三普实地调查阶段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成果丰硕。今年,区文物普查队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补充调查春晓镇严坑庙、戚家山街道浃水大闸、白峰镇太平岙巡检司城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同时,按照省市专家组的验收意见和建议,对野外调查资料进行整改完善,并完成最终数据上报。目前,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阶段已通过国家文物局普查办整体验收。三普第二阶段,我区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408处,调查登记(录入数据库)不可移动文物346处。其中复查38处,占登记总数10.98%,新发现308处,占登记总数89.02%;一般登记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点62处。这一成果的取得极大地丰富了我区的文化遗产资源。(二)边查边保,多种手段将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效纳入文物保护体系。为更好地巩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最新成果,向上级文物部门报送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材料,并陪同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对已申报第七批国保单位的梅山盐场旧址进行实地核查。无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的数量和质量均创我区历史纪录。10月21日揭晓的宁波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我区推荐的鄞镇江桥、钟观光故居、曹莘耕故居、枝夹岙墓群、虞家后新屋、梅山盐场筹备处旧址、瑞庐等7处榜上有名。目前,我们正在制定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徐圣禅故居“塔峙圃”的修缮方案。年内,我们还将推荐申报第四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核定公布第十一批区级文物保护点。(三)稳步推进“四有”工作,夯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基础。会同区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对我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行初步划定,并向文物保护单位所在街道、相关主管部门及相邻利害关系人征求意见,形成了《北仑区第三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方案》,经区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后,由区人民政府发文公布。10月中旬完成项氏宗祠、瑞岩寺藏经阁、虞家后新屋和姚燮故居等4处新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保护标志文物说明牌制作安装工作。(四)继续实施巡视检查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的日常管理。目前我区的文物巡查制度完善,区文物行政部门、街道乡镇文物保护小组、责任文保员、业余文保员四级检查巡视,做到文化站每月都有检查报表上报、责任文保员每周进行巡查、区文物部门每季度开展抽查,及时保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安全,目前我区的不可移动文物完善率基本达到95%。(五)继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在完成《甬上风物——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北仑卷)》编写工作后,今年着手开展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北仑卷的编写工作。期间,我们多次召开会议,商定了初步目录,从全区各乡镇街道620多个项目中精选出90多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把涉及到各乡镇街道的项目分别进行了任务分解。对编写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目前整个编写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编写人员也投入到进一步调查采访和编写工作之中。(六)重视民间文艺人才的保护和培养。为促进我区民间文化艺术的有效传承和弘扬,重视培养和保护为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作出较大贡献的优秀民间文艺人才。今年,我区乐炳成、乐翠娣、唐美定、周翠珠、傅信阳等6位民间艺术家被授予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同时也公布了乐炳成等12人为首批北仑区“优秀民间文艺人才”,并进行了表彰和奖励。9月20日下午,我区民间文艺人才座谈会在区文化馆举行。座谈会上,来自全区的12位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经验,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