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 > 正文

县农村群众当前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6/4/1

县农村群众当前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思想开放程度,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与速度。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民思想现状,积极探讨新形势下解决农村群众思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为全面掌握农村群众思想状况,4月下旬深入部分村、组、农户,结合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农村群众思想观念变化为主线,认真开展调研。
一、农村群众思想现状
(一)农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
一是对基层干部办事、服务关注度高。农村群众非常关注基层干部办事公开、公平、公正的问题,希望进一步加大村务公开力度。
二是发展意识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群众不满足现状,立足现有基础加快发展。选择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大多数选择了立足现有农业,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增加投入,加大科技应用力度。
三是崇尚科学文明新风尚意识进一步提高。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运用并取得实效,人们相信科学、渴望科学的愿望更加强烈,能普遍接受农业技术,希望送科技到田间地头,送文化到村。封建迷信的市场越来越小,崇尚科学,追求文明生活方式已日渐兴起。
四是市场意识明显增强。在农村生产经营中,农民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益;在经济效益中,农民首先考虑的是市场。因为市场意识的增强,农村种植结构从过去的单纯的粮食结构,逐渐向烟叶、药材、蔬菜等多元化结构转变。,全镇耕地面积6152公顷,其中:粮食面积4522公顷、总产17694吨,油料面积500公顷、总产1000吨,烟叶面积320公顷、总产789吨,药材225公顷,产量450吨,蔬菜面积180公顷、总产7200吨。同样,因为市场意识的增强,使各类合作组织成为新兴机构,涌现了一批农村经纪人和农产品营销大户,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个,成员148人。
五是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因不懂法而违法的行为正在逐步减少。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依靠法律维护权益的意识明显增强。
(二)农村群众思想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群众的国家观念和集体观念逐渐淡漠,遇事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对国家、集体利益不忘初心;道德意识弱化,“日子越过越好,人情越来越淡”这是农民普遍反映的一个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向钱看”的意识越来越浓。相当一部分农民认为“有了钱就可获取一切”。
二是对产业结构调整信心不大。致富缺技术、增收缺项目、投入缺资金的“三缺”现象依然严重。许多群众一方面表现出对实用技术的浓厚兴趣,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由于文化低,接受能力差,对实用技术难于掌握。很多农民认为增加收入的最大障碍是“缺科技”;少数人认为“信息不畅通,不知道种什么”。很多农民种什么养什么都是看着别人来,呈现出盲目跟风的现象,一旦市场有波动,则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大多数农民没有创新意识,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潮流,参与变革的主动性、勇气和信心都不足。
三是小富即安心理依然存在。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经济好转,大部分群众客观上具备了再发展的资金和物质基础,但由于受小农经济意识束缚,农村绝大部分群众宁愿选择将现金存在银行,而不是选择乘势而上,进行农业深度开发生产,或向非农产业转移,放弃了投资发展的大好机会。
二、原因分析
(一)基层干部素质低影响思想教育工作。少数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深、掌握不准,更缺少做好新形势下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办法,骨干作用发挥不好;少数基层干部自身形象不好,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毫无亲和力、吸引力、感召力。
(二)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缺乏创新意识,方法相对滞后,缺乏应有的渗透力和说服力。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把握住农村群众的思想脉搏,教育形式和方法与农村的现实状况以及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不相符,宣传内容与群众所思、所盼、所求有一定差距,因而收效甚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干部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陷入困惑,感到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不区分对象和层次,有的不深入群众,不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的干部作风不正,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激化干群矛盾,失去群众信任。
(三)思想政治工作阵地薄弱。不少村委会文化阵地的条件、设施相对滞后。大多数村文化活动室缺设备,图书室缺实用性图书,广大农民群众看书读报难,学知识、学文化、学农业科技难;有少数村委会即使有阅览室,也存在图书不对路,农忙时没人管,不开放的现象。农民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少,文化生活单一,部分群众农闲时除了打牌以外,很少开展其它文娱活动。乡镇党委政府以行政命令代替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深入群众面对面宣传,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少。
由于思想政治和先进的文化占领不了农村的生活舞台,一些消极落后思想沉渣泛纪,不同程度地导致了农民群众出现了理想信念危机、精神危机和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等现象。一些群众被一些表面的、粗浅的、暂时的现象所迷惑,所困扰,弄不清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些群众越来越信奉“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对涉及个人和家族利益的问题誓死力争,对损害集体、国家和他人利益的问题则漠然视之。
三、解决农村群众思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抓好宣传教育
一是发动各类媒体,实行全方位宣传,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特别是在利用传统宣传手段的同时,要在宣传方式上有所创新。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大农民参与的力度。二是继续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让农民在活动中了解党的政策,认清自己的职责。三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鼓励并帮助农民编排文艺节目,把党的方针政策融入到节目当中,寓教于乐。四是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宣传部门的功能,调动农村老年协会、计划生育宣传队等社会积极因素直接入户宣传,把党的政策、建设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直接传达给农民。
(二)增强工作针对性。
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增强工作的效果。一是要注意与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将工作渗透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中来。二是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对农村干部群众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三是要与掌握致富本领相结合,帮助群众学习科技实用技术;四是要与组织开展整治村容村貌、开展“四村三户”评选,“一推双带”等活动相结合,使群众在各种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和提高。
(三)多形式地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
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类的特性,不断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民对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适应农民的文化需求和兴趣特点,开展思想教育,是改进和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既能满足群众的各种兴趣爱好,又能广泛吸引和激励群众,陶冶情操,启迪心灵,明辨是非,提高觉悟。要顺应群众需求,因势利导,把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与培育和发展农村特色文化结合起来。
一要加强群众文化活动载体建设,满足农村群众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要以优秀、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二要利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三要充分发掘弘扬民间传统文化,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领导干部身体力行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首先要求党员干部思想得纯洁高尚,能够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农民的信任,得到他们的支持,也才能够成为他们可以效仿的榜样。否则只会使农民越来越不信任党,越来越不配合党的工作。首先农村干部要把农民当亲人。乡镇干部应该多下乡,深入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了解农民所需,解决农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农民感受到干部与农民心连心。其次农村干部自身要廉洁公正。“公生明,廉生威”,干部公正无私,群众才能信服;干部廉洁自律,百姓才会敬仰。三是农村干部要能够带领农民发展生产。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懂技术、会经营,能够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干部,即使什么都不说,农民也会信赖他、坚定地跟着他。四是农村干部要重视文化事业。一个懂得繁荣农村文化的干部,必然是一个目光远大、有担当、真性情的人,农民在这样的干部率领下,会很快成长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民。
(五)行政执法公平科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互动频繁,农村事务增多,国家执法人员更多地介入到农民生活当中。要使农民始终保持对党的信心,这些代表国家、代表党的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就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事事处处把持公平执法的理念,维护国家正义,捍卫法律尊严。不要在与农民打交道中吃拿卡要或是偏袒一方,不要在对农村工作中思想懈怠玩忽职守,更不要漠视农民得法律需求和他们对执法者的态度。否则会败坏党的声誉,伤害农民的感情,使国家和党的形象在农民眼中一落千丈。
(六)农村各项政策健全落实
要坚决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各有关部门只要真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时时处处想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就一定能在保证农村稳定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科学发展。
县农村群众当前思想状况调研报告》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