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义务教育均衡建设半年总结第3页
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市一职校被确定为自治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综合改革实验学校。2.调整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围绕我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电子信息、机械与装备制造业等七大产业,优化整合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重点建设市一职校土木水利工程类和商贸与旅游类专业、市三职校旅游类(西餐)专业、市四职校交通运输类专业、市六职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引导六县职业教育中心按照县域经济发展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需要逐步完善专业设置。年,我市各中等职业学校申请新增专业47 个,审批同意开设38个。
3.推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今年上半年,我市举办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专题报告会,举行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和自治区课题《初中生职业指导及初中学校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的子课题研究,举办全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比赛活动,并通过信息技术等专业集团的建设,完善专业教学方案,规范专业课程建设,加强实训环节教学,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工作。3月份,组队参加年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技能比赛暨全国赛广西区中职选拔赛,我市代表队成绩优异,共获得11个一等奖,22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
4.健全职业教育服务体系。通过市职业教育信息服务与就业指导中心,构建了覆盖全市中等职业教育的信息服务和就业服务平台,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5月22日,我局与市劳动保障局联合举办年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有159家区内外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1多个就业岗位,当场达成就业意向的有1836人。
5.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年,市级财政继续给予每县500万元,用于县级职业教育中心的建设。发挥城市骨干职业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组建以城市骨干学校为龙头、六县职业教育中心共同参与的专业教育集团。目前,信息技术专业集团已经成立,还即将成立商贸旅游、交通运输和文化艺术体育专业集团,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6.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送生工作。统一制定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市教育局与县(区)教育局签订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送生工作目标责任状。组织年职业教育招生宣传“大篷车”,深入全市36所乡镇初中学校进行招生宣传,51所区直和市属中等职业学校参加,接受宣传咨询的初中毕业生达2万人次。
(五)进一步抓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工程”的组织实施,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鼓励普通高中学校注重内涵发展,打造特色品牌。积极帮助、鼓励普通高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自身的特点,挖掘潜力,多方面找出路,逐渐改造生源结构,走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如市五中走出了一条培养艺术特长生的道路,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在全市普通高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今年,我市一批普通高中如市九中、四十三中等学校认真分析考情、学情,结合学校办学传统和优势,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在艺术生和体育生的术科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2.加强高中毕业班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做好市高中毕业班高考备考视导工作。今年2月27日至3月15日,由市教科所牵头,对市二中、三中、八中、沛鸿民族中学、三十三中、邕宁高中、宾阳中学、武鸣高中、横县中学、上林中学等十所学校的高三备考工作进行了视导,参加活动的学校共75所,组织公开课、研讨课200多节,召开校级领导研讨会12次,全市学校领导、教师共3000多人(次)参加了视导活动。通过高考备考视导工作,促进各学校抓早、抓细、抓实备考工作,提高备考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召开校长联谊会,加强校际间交流,提出改进备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调全市高中毕业班备考行动,搭建起学校之间的互相交流的平台。年高考,我市在去年喜获丰收的基础上再创新辉煌。据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公布的高考信息,我市囊括年高考文科、理科总分状元,并获得多个学科单科状元。其中广西文科总分状元为市二中的黄嫣、第二名为市三中的零俊凯,广西理科总分状元为市二中的黎璇、第二名为市二中的梁神驹、第三名为市三中的毛佳昕。在文科理科总分前三名的6人中市占5人。此外,还有5位同学荣获数学、语文、英语及理科综合4个单科状元,理科综合单科状元连续三年都出自市三中。那一世范文网
(六)进一步抓好“21世纪人才培养工程”的组织实施,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校长队伍建设。一是扎实做好直属学校党组织换届工作。今年3月份,直属各学校党组织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严格执行程序、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顺利完成党支部、总支部的换届工作,为直属学校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二是为提高中职校长管理水平,根据职业教育管理计划,创新培训思维,首次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市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班。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共50名校长参加了培训。三是加强直属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建设。同时通过开展谈心活动。了解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情况,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优秀后备干部情况,听取了解有关意见和建议,收集对教育系统组织人事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是通过广泛开展民主推荐的形式,向市委组织部推荐了一批优秀副处职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后备干部。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以4月“师德教育月”为契机,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以“师德与课堂”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二是抓好基础教育领军人才的培养。设立特级教师工作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特级教师与广大教师的交流提供平台,更好地传播特级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发挥特级教师示范、指导、辐射作用,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首批特级教师工作室共60个,成员356人,参加的县级及乡镇学校38个、农村教师60人。三是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市首期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57名语文教师参加了培训。四是继续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合作,联合举办第三期市优秀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共推荐100名全市优秀教师和部分教育管理干部参加培训。五是会同马山县教育局做好香港广西贫困教育基金会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马山县100名乡镇中小学骨干教师将参加为期两天半集中的培训。据统计,市级培训机构还举办了各种教师培训班18期,培训中小学教师约7642人次。六是抓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2078名非师范教育类毕业人员报名参加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4500名教师报名参加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七是与市人事局完成市推荐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自治区优秀教师、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工作。推荐市第十四中学等4个单位参加自治区教育系统(基础教育)先进集体评选。推荐何家成等25人参加自治区优秀教师评选。推荐戴启猛等5人参加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
(七)进一步抓好“民族地区教育信息示范工程”的组织实施,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1.进一步推进那一世范文网域网建设。一是以我市教育系统在那一世范文网域网内推行网上办公系统(oa)和中小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契机,进一步扩大接入那一世范文网域网的单位和学校数量。已有602个单位或学校接入到那一世范文网域网。二是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那一世范文网域网资源。上半年新增1套超过6万册正版电子图书的中小学数字图书馆,1套中小学教学设备管理系统,1套1000部教学影片资源库。三是积极开展那一世范文网域网资源应用培训。上半年组织编写了一套那一世范文网域网资源软件使用培训教材并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共培训教师602人,为接入那一世范文网域网的各单位、各学校充分共享那一世范文网域网资源,提高信息化教学应用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2.继续实施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设备。一是完成了年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补充建设项目的建设工作并于今年三月通过自治区级验收。二是投入70万元为我市近1200多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维修损坏的项目设备。三是积极开展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上半年共举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应用培训班4期,培训农村教师240名。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校园电脑维修咨询热线及网站”的管理和建设,为我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提供更好的电脑维修咨询服务。
3.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工作。一是大力推广基于那一世范文网域网的网上办公系统(oa)、中小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教学设备管理系统、教育资源的应用,充分发挥那一世范文网域网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益。二是组织开展年市优秀教育网站、优秀班级网站、优秀教师个人主题网站的评选活动,推动我市教育系统利用网站开展对外宣传、教育教学管理和应用。三是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研和评比活动,推动我市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不断提高水平。召开我市全国、全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交流会,进一步加强对我市19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管理和指导。组织举办年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和年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课例、教学设计、主题网站和教育叙事报告等评比活动,推动我市信息化教学迈上新台阶。组织举办两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培训班,共培训教师440名。组织开展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课题“基于项目的学习(pbl)”培训活动,培训项目学校教师56人,进一步推动项目的深入开展。四是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管理和指导,提高学科教学效益和质量。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教材教学开展年高中信息技术会考备考培训活动,参加培训教师120人。
(八)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维护教育系统稳定。
1.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制订三月份的“安全教育月”活动方案,要求各学校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专项教育,制订和完善各种应急预案,强化有关措施,落实相关责任人,据统计,全市有2700多所中小学校、幼儿园,100多万学生参加了“安全教育活动月”的活动。二是制订并下发了《关于重申加强我市中小学校在校午休学生安全管理的通知》(南府教〔〕20号),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