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第2页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中心强区建设,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省委提出的“四个重在”、“四谋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四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群众性创建为载体,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营造充满创业激情的人文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文明建设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努力使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推进,在服务大局中深化,在服务大局中提高,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2、以人为本,注重实效。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有机统一起来,着力提升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坚持为民惠民,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办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实事,让人民群众在创建中得到实惠,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3、继承创新,持续运作。要紧扣时代主题,挖掘优势资源,坚持规划的指导性原则,充分调动各村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要与省、市、区规定的项目相衔接,根据精神文明创建内涵的拓展和项目指标的变化,努力扩大创建的领域;又要立足于传统项目、载体和品牌,进一步展现优势,努力从我镇地方文化传统和区域文化特色中汲取精华,创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新形式新经验,增强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时代特色和区域特色。
4、统筹兼顾,整体提升。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突出重点与兼顾全面紧密结合,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坚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现有相关法规制度相衔接,从现有基础出发,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加强统筹力度,梯次递进,整体提升。
三、创建目标
集全镇之智,聚全民之心,举全镇之力,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争创-2014年市级文明乡镇。
四、主要任务
(一)夯实基础,深化文明村镇创建
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深化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保持良好治安秩序。各村各部门要加强惠农政策的协同运作,加快和完善农村交通设施、通信基础设施、能源设施、防灾减灾设施、卫生基础设施、养老服务设施、教育文化设施建设,加强乡镇、村庄规划,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倡导文明、环保、节俭殡葬新风。以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路网向自然村延伸、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文化宣传栏、家园清洁、改水改厕、农民体育健身等惠民工程建设,努力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
创新活动载体,提升村镇创建水平。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综合运用文明村镇、文明信用户、十星级文明户、文化中心户、科技示范户、969155农业服务热线等创建载体,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五要工程”、“评五星、树新风”、“立四榜、树样榜”、“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创建活动,努力培育一到两个能对外开放、对内示范的高标准文明生态村典型。进一步创新载体,拓宽农村文明创建平台。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老人协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创建、自我提高。适时召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经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力争成为全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先行镇。
加大配合力度,提高村镇文明程度。充分利用“互动联动、共建带创”活动,丰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内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提高生活品位,增强服务实效,促进文明村镇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