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新闻的六大发展第2页
。例如,中国网站的平面式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用户上网的成本有关。在高成本的情况下,用户都希望一个页面提供的信息能更多些。此外,中国新闻网站在整体新闻数量上的追求,也必然会在导读页上反映出来。
而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读者的阅读习惯。在网络阅读环境中,阅读习惯一旦建立起来,会相当牢固。而且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心理定势。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网民大多数习惯于新浪、搜狐等网站的新闻网页的设计风格。这使得一些媒体网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得不在页面设计风格上向这些网站靠拢。
三、循环化、多通道
——网络新闻发布与利用方式的发展
早期的网络新闻就像传统媒体一样,一条新闻只是进行一次性的简单发布。但是,随着网络新闻编辑手段的丰富,网络新闻资源被越来越多地得到循环开发与利用。
循环化的含义是,网络新闻资源可以通过数据库长期保存,并被加以无限制的反复利用。利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被再次发布,可以作为相关新闻链接,也可以通过分类检索加以利用。
因此,在网络新闻发布的业务系统中,数据库技术就成为了关键。在网络新闻记者与编辑那里,则意味着,在现有的新闻中,利用已有的新闻资源,成为一种日常工作。如何寻找与当前新闻相关的资源,又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也成为了新闻发布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在网络新闻发布系统中,很多工作可以自动完成,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还是需要人工的干预。
搜索技术也对于提高网络新闻的循环利用效率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专门针对新闻内容的搜索技术也在开发出来。12月23日,在原慧聪搜索基础上成立的中国搜索宣布正式成立,在国内首家推出了别具一格的中国搜索新闻中心,最大的特点是完全由机器编辑新闻。该搜索工具将把新闻根据关注度分类排列在中国搜索新闻中心上。据称中国搜索已经覆盖了国内4500家左右的新闻源。由于这是按照新闻转载率排列的结果,所以不会遗漏掉任何一个不该遗漏的新闻。
按照中国搜索负责人的描述,未来该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体现引擎个性化,即通过跟踪分析用户的搜索行为,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来提高用户的搜索效率,比如某用户长期进行使用中国搜索的搜索引擎,引擎将能记下用户的历史搜索信息,并能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并根据这个分析结果对未来的搜索行为进行分析并使搜索结果得以优化,帮助用户更快更准确的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9月,著名的搜索引擎google推出了以1000多个新闻源做支持、利用搜索技术和自动页面生成技术制作的goole中文新闻,对于国内新闻网站特别是以整合新闻为主的商业网站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这再一次表明,搜索技术的发展,不仅将进一步提高新闻信息的循环化使用的程度与效率,同时,也会使未来网络新闻的竞争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与新闻利用的循环化相联系,网络新闻的发布方式与通道也发生了重要变化。
从总体来看,网络新闻的发布方式可以有两大类:“拉”方式与“推”方式。
拉方式目前是网络新闻的主要发布方式,即将新闻发布于网站,由受众登录网站后自主进行选择性新闻阅读。受众读多少新闻、每一条新闻读到什么层次,都是由他们自己决定的。
推方式指的是,利用相应手段直接将新闻传送给网络受众,无需受众登录网站进行新闻的选择。常见的推方式是电子邮件。用户订阅网站的新闻后,网站定期将编辑筛选的新闻传送给用户。通过手机或pda发送新闻是另一种推方式的信息发布方式。
在网络新闻的发布中,不同渠道都各有其利弊。拉方式尊重了受众的选择权,但是,增加了受众获得新闻的成本。而推方式则与之相反。一个网站如果单纯采用一种新闻发布方式,就较难适应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因此理想的情况是,各种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即使是在早期的网络新闻实践中,人们就开始利用电子邮件、网页等不同手段,来发布新闻。而近年来网络新闻发布方式进一步得到丰富,这体现了新闻从业者对多样化发布方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当技术进一步发展时,新闻发布的通道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最常见的是手机和pda(“个人数字助理”)。两者都是便携式的电子信息获取终端。
发布方式与通道的多样化,也意味着网民的“转发”行为的增加,网民在新闻阅读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们在看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新闻时,往往会利用电子邮件、转贴到bbs或手机转发等方式,使新闻传播到更多的人。
因此,促使新闻的多通道流动,目前成为了新闻网站提高新闻利用率与影响力的重要方式。
四、单媒体——多媒体
——网络新闻手段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期技术的出现,给了网络新闻多媒体化发展的空间,但是,中国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始于1994年,在早期,网络的带宽十分有限,即使是图片这样的信息,在网络中的传输也需要很大的代价,因此,在1995至1998年间,网络新闻主要采用文字形式,图片虽然也有,但很多时候,为了适应当时的网络状况,只能以牺牲尺寸与分辨率为代价。
1999年,网络新闻的多媒体化开始受到重视,尽管网络条件仍然不够完善,但是,一些网站开始意识到多媒体化是网络新闻的一个发展方向。《人民日报》网络版便在这一年全面开通了多媒体服务,这些服务包括音频、视频和360度照片等。事实上,1996年底,当《人民日报》网络版还处于内部演示阶段时,就已包括了多媒体内容。
但是,这时网站对于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还只能停留在“各自为政”的阶段,一个网站的文字、图片、声音与视频等报道手段,往往是相互分离的。音频与视频报道往往是一个独立的栏目,它们有自己的独立的来源,这些内容与网站的文字报道之间,没有相互的衔接与配合。直到今天,网络多媒体报道的发展方向如何还是一个处于探讨之中的问题。
但是,无论如何,新闻网站以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具有独特资源优势的新华网在这方面的成果显得更为突出:
2月21日,中央独家授权新华网在人民大会堂对中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等重大活动进行多媒体现场直播,新华网的摄像机第一次与cnn和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并排架设,引起现场众多国内外记者的惊讶。这次直播开创了全球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多媒体现场直播的先河。
除了探索图片、音频、视频等传统手段在网络中的运用之外,新闻网站还在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在新闻传播中的运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flash技术在网络中的运用。
目前,新闻网站已经在两个方面开始运用flash技术,一是利用flash动漫讲述新闻,一是将flash作为整合各种媒体要素的手段。
flash动漫新闻可以摆脱对现场的新闻素材的依赖,因而是一种便捷的模拟或再现新闻现场的手段。对于突发性新闻报道来说,flash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第一手素材无法获得的缺憾。在新闻报道中牵涉到一些受版权保护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时,用flash进行再现,也可以较好地解决新闻素材不足的问题。利用flash动漫报道新闻,可以排除那些无关紧要的元素的影响,更好地突出表现主题。另外,flash动漫新闻还具有一种趣味性,因而受到广大网民的欢迎。
好的flash动漫作品,很容易在网上流传开来,因此,它不仅是传播新闻的一个手段,也是一个树立品牌的手段。
但是制作flash动漫新闻,存在着很大的人才挑战。它需要制作者既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可以从容地进行动画的创作,又有扎实的技术能力,可以自如地进行制作思想的表达,同时,还要求制作者具有良好的新闻敏感,善于表现新闻中最有价值的要素。目前,在国内的新闻网站中,这样的人才还是非常缺乏的。
flash的另一种利用形式是利用短片(或称幻灯)对于现有的文字、图片、声音及互动式图形图表以及菜单等进行有机整合,不仅可以将这些素材加以连续播放,还可以充分赋予观看者以互动的能力。目前,千龙网等网站便利用flash短片形式推出了“七日新闻”、“一日新闻”等集成性新闻栏目。
五、粘贴——加工——组织——解读
——网络新闻编辑观的发展
从1995年至今,网络新闻的编辑观经历了四个层次的发展:
一是简单的“粘贴新闻”,靠快和全来赢得眼球;二是“加工新闻”,即对新闻进行加工整理,使其具有更好的质量与可读性;三是“组织新闻”,包括形式上的组织与内容上的组织,一方面对现成的新闻资源进行整合,一方面争取独创性;四是“解读新闻”,即对新闻事件或其中某些环节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度的剖析,释疑解惑。
从网络新闻的发展过程来看,粘贴新闻是最原始的一种方式。但“粘贴”本身,又有不同的方式。从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来看,上网之初,走的是粘贴“自己”的道路,即将印刷版一字不改地拷贝到网上。粘贴时间跟着印刷报纸走,甚至要落后于出报周期。这样的粘贴只是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媒体的覆盖面,而与此同时,新浪等商业网站开始以粘贴的快与全取胜。这在当时确实是奏效了。因为,1998年的中国网络媒体,还是一个新闻短缺的时代。产品短缺时代,“有”就是“好”。
但是,一旦进入信息过剩的时代,这种简单的新闻处理方式的问题立即显露出来。互相的粘贴,带来新闻的趋同倾向。当粘贴成风时,单一网站的新闻品牌的存在变得几乎不可能。在粘贴过程中形成的新闻信息的“损耗”与“失真”,也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不能因此而否定这种新闻处理方式的合理性。对于受众来说,这种新闻处理的方式,又是有好处的。它可以使人们在进入任一综合性网站或媒体网站后,就可以较全面地获知重要的新闻。从媒体网站来看,商业网站转载它的新闻,也可以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粘贴”带来竞争,一种量与速度的竞争,没有这种竞争,就不会有网络新闻的繁荣。粘贴新闻是搭建起整个网络这个大的新闻平台的基础,它使整个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形成了自己基本的竞争力:及时、全面。当然,仅有“粘贴”是不够的,这也就使网络新闻编辑必然要向其他层次发展。
网络中的“加工新闻”,是对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经验的继承与发扬。除了改正错别字、语法错误之外,它还包括对新闻的真实性、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