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会讲话文件第2页
象随处可见,这些落后的农村面貌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的紧迫现实需要。同时我们又要看到,随着开发型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园的兴起,随着我区富民产业的成长和进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社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农民进城打工和外出的人员日益增多,参与农业产业开发建设的日益增多,他们有了一定的打工积累和增收积累,有了求知、求善、求变、求健康的新的需求,在农村推动了新的一轮建房热情;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在交通、教育等领域都对农业倾斜,这些都给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加上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如村村都通了水泥公路,如果我们再不重视村镇规划建设,再不重视“三清三改”,再不重视以“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我们将会造成新的历史性遗憾,犯下历史性错误。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把新农村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是完全符合赣南实际的,符合农民群众愿望要求和长远利益的,也是符合农村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根本方向的。从现在我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情况来看,农民群众是非常欢迎的。2、开展新农村建设是创新农村工作的有益探索和伟大实践。“三农”问题,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又是制约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瓶颈。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战略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目的就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任务提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求进,从实际出发,更加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把“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市委、市政府辨证地认识和把握农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发展,联系实际,思谋落实科学发展观,思谋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眼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眼于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进一步提升了农村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层次。首先,注重统筹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加快发展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导致农村落后的因素是多重复杂的,因此,这种发展也是全面的,既要注重gdp的增长,又要注重社会事业各方面的发展;既要改善生产条件,又要改善生活环境;既要着眼当前,又要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其次,注重非经济因素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反站的影响和作用,要在注重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好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工作千头万绪。如果继续沿用过去传统的单兵突进的方法,就会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导致力量分散,资源浪费。“三农”问题也就难以破解,农村的落后面貌也难以彻底改观。现在,对农村工作中业已成型的工作载体、工作经验、工作要求进一步整合,用新农村这个平台,把“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农民知识化工程和“三项创建”活动整合成一个系统工程,以扬优成势,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倾斜农村,惠及农民,这既整合农村工作力量,又创新了农村工作机制,是一次富有创新意义的农村建设与发展的积极探索。
3、开展新农村建设,是丰富深化和创新发展“三民”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打造各级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平台。开展新农村建设,既是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施展执行政策能力、加快发展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维护稳定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检验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这四种能力的试金石。我们要进一步理解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在我们赣南就是六个字“亲民、为民、富民”,“亲民”落实“亲为民所系”,“为民”落实“权为民所用”,“富民”落实“利为民所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农村费改税的不断深入,农村工作的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催耕催种,催粮催款的工作职能已成为过去,而领导农民致富,发展乡村经济,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的任务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搞好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把我们基层的各项工作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可以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各级各部门为“三农”服务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可以得到全面和有效的整合和实施。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各级党政部门改进工作方式和作风,打造为政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提供了有力的工作机制和载体。我们面对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工作范围更加广泛,工作要求更加严格,许多是新的课题,当然这也无疑是对干部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执政为民本领的极为重要的锻炼和考验,所以说,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同时也是提升各级党政组织和领导干部为政能力的“德政工程”,还是密切干群干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基层党建的一项基础工程。我们开展“三民”活动以后,乡村干部普遍反映是比较好的,跟群众的关系和感情确实好多了,现在群众看到干部不是躲,不是置之不理,而是迎上前去,甚至拉我们去家里做客,说明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和完善,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对的,是有实效的,代表了农村发展方向,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狠下决心,把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前进。
(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五新一好”。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握其整体性、多样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在操作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有些是客观形成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缘于一些干部对党和政府农村改革发展政策吃不透、研究和领会得不深、或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地理解执行、或实用主义、官僚主义地理解执行,使得一些工作有偏离,有些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这归根到底还是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树立得不牢固。现在有不少同志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搞一搞“三清三改”,甚至认为搞好卫生、修好路就行了,这些都是很片面的。我们要全面理解,正确把握好“五新一好”的科学内涵,要在巩固“三清三改”成果、坚持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注意突出以下三个阶段性工作重点:
1、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和执行。就我区而言,建设新村镇的任务相当繁重,一些地方乱搭乱建,仍处于无序状况,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不从规划管理这个源头入手,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当务之急,一定要抓紧抓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要分布实施,分布编制。圩镇规划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村庄规划可以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分布实施。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和农民新村以及历史文化名村和风景名胜区周边村、主要交通干线沿线村,要按较高的标准编制,达到“三图一书”标准,规划要在突出农村特色,根据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地形等条件,合理布局,既要方便农民的生产生活,又要做到实用、经济、美观、适度超前,不搞千篇一律的线条规划。规划还要立足群众,尊重群众意见,召开村民大会讨论;立足现实,不要搞大拆大建、劳民伤财的事;立足长远,要有长远打算,严格按规划建房审批。
2、抓好新产业的培植。产业发展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五新一好”得以整体推进的关键与核心。产业的培植和发展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必须从早高度重视。这些开发区有些地方形成了特色产业,如蟠龙的养猪、蘑菇种植、潭东的养鸭、办事处的蔬菜种植等,但这仅是一个基础,没有形成规模。要发挥这些传统优势,将这些产业做大做强,条件是有的,区内有些龙头农业企业的支持,以企业带产业,企业联协会,协会促发展。应该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扩大产业规模,培育优势农产品品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物质基础。
第一要坚持因地制宜,在综合考虑区域优势、市场需求、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科学制订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产业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解决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每个村都因村制宜,制订产业发展规划。第二要遵循合作经济的发展规律,把农民组织起来,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也就是协会组织,潭东的养鸭协会、蟠龙的养猪协会,都运作得很好,还要不断发展新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支持,引导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通过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第三要进一步加大农民“知识化工程”的力度,帮助农民更新观念,提高素质,推进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培训要有针对性,重点解决年轻农民无一技之长以及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淡薄等问题。第四要加强以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建道路,修水利等,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我区村级班子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缺乏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有的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沉重;有的村多年不发展党员,缺乏生机和活力,这些问题都要认真加以解决,办事处党委近期对村班子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对村班子有所加强;潭东有三个村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蟠龙镇在征地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考验锻炼村级班子,这些都很好,下一步一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强化村级班子建设。
(三)、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
新农村建设工作依赖政府包办是不行的,必须调动农民自身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才能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当然,这个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经历一个很长的过程,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把握方向,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好做法、好模式,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长效机制。
要牢固树立以农民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