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课稿—学习党章第2页
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其历史使命也是同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关联的。我们党从一开始就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要为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同时也要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因此,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就必须使党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而党越是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就越能体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所以,党章作出这样的改动,不会改变党的性质,也不存在搞所谓“全民党”的问题。第三、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表述作了新的概括。
(总纲)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走中国人民自愿选择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的胜利。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四、总纲中对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指导原则增加了新内容。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第五、对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建设要求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以不断创新所取得的新的理论成果指导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行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这是我们党总结数十年来的领导经验所作出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的实质和内涵。
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的领导。所谓政治领导,就是政治方向、政治原则、重大决策的领导,集中体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党要发挥政治领导的作用,首先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我们党八十多年来的一条最基本的领导原则。党必须根据历史发展的进程,及时地提出政治目标、政治口号及在不同具体情况下的动员口号,以便动员群众一致行动;共产党员要按照这个目标和要求率先行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广大群众一起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党员还要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为了取得胜利,党本身更要团结一致,加强纪律性。今天,我们党的政治领导的核心内容,就是组织和发动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所谓思想领导,就是理论观点、思想方法以至精神状态的领导,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引导他们用无产规级的世界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坚持用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种复杂问题;就是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有了正确的思想领导,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所以,党的思想领导是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
所谓党的组织领导,就是通过党的干部、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组织和带领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任务和主张而奋斗,主要是对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就会落空。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保证。党的组织领导表现在发挥党的干部的骨干作用上,表现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上,还表现在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上。为此,就要坚持党管干部和党要管党原则,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干部的骨干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六、对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党章第三十三条中规定:“党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德才兼备的原则,是我们党选拔干部的根本原则。
德才兼备原则要求党的干部既有好的品德又有才能。德是指政治标准,才是业务标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干部的德的要求是,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等。对干部的才的要求是,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与自己所领导的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水平;懂得经济工作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具有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具有宏观决策的才能、魄力和较强的政策水平;具有处理复杂矛盾和突发事件的应变和决断能力。
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各级干部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先锋模范,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忠实公仆,必须是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关键在我们党。历史把重大责任赋予我们党,人民对我们党寄予厚望。我们党只有选拔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才能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干部,必须把德放在首位。德是前提,是第一位的。没有德,就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不忘初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如果重用有才无德的人,就会误国害民,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主要看他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表现和他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实绩。按照这个标准选拔干部,才能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以适应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和程序,把那些群众公认是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防止和纠正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决不能让那些背离党的路线的人,贪图私利、弄虚作假、跑官要官的人进人各级领导班子。
党章第三十三条中规定:“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提出了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战略方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这一方针,以后的党章都规定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内涵丰富,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新时期干部工作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续和发展。(具体四化不展开了。)
党章第三十三条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干部制度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适应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要求,我们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关键是培养选拔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领导干部和创新人才;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迫切需要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然要求进一步扩大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我们要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根本的是要实现干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不懈地把“三个代表”要求落实到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去。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就是要通过不断推进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到2010年,建立起一套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干部人事制度,为建设一支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制度保证。基本目标是:(1)建立起能上能下、前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2)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3)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4)健全干部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努力实现干部人事工作的依法管理,有效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5)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与合理配置。
党章第三十四条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地履行党章第三条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