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进基层讲稿: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第2页
姓名开始。恰当的称谓,是社交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礼貌。对于互相比较熟悉的同事朋友,比如张大伟、王建华,可省去姓氏只呼其名,叫大伟、建华,也可在姓之前加修饰字,叫老张,小王。现在人们在交往中,还普遍用职业、职务、职称等为称谓,目的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李医生、张老师、王局长、刘经理、董教授等等。日常称谓礼仪中的三个注意点:一是错误的称呼。记不清对方姓名或张冠李戴。二是容易产生误会的称呼。比如中国人把自己的配偶称为“爱人”,而外国人则把“爱人”理解为“婚外恋”的“第三者”。三是带有侮辱性的称呼。如用低级庸俗的称呼或者用绰号作称呼。
2、握手礼仪。与他人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微笑致意,距离受礼者约一步,上身前倾,两脚立正,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用手掌或手指用一点力握住对方手掌,微微抖动3-4次,然后松开,通常以3秒钟为宜。在上下级之间,应在上级伸手后,下级才能伸手;在长辈与晚辈间,长辈先伸手;在男女之间,女士先伸手。日常握手礼仪中的几个不良习惯:带着帽子和手套与他人握手。用左手同他人握手。在握手时左顾右盼、心不在蔫或者面无表情。握手时另一只手插在口袋里或拿着东西不肯放下。握手后马上擦拭自己的手掌
3、名片礼仪。名片是现代社会私人交往、公务交往中非常实用的介绍性媒介,可以证明身份、结交朋友。首先,给人递名片态度应该庄重,用双手递上。其次,要准备适量的名片。参加社交活动,如果碰到人多,名片带得少,给了这几个,另外几个就没有,显得礼貌不周。第三,收受别人名片时要尊重对方,双手接过,尽可能仔细看一遍,并小心收藏好,再把自己名片递给对方,表示自己很愿意和对方相识。如果看都不看就往口袋里一塞,或者漫不经心丢进抽屉,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二)交通礼仪。
(1)步行。步行要走人行道,在没有划分人行道的路段要靠路右边行走。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天桥、地下隧道。道路狭窄或人群拥挤时,要主动让路。一般情况下,年幼者要给年长者让路,健康人给病残人让路。如果需要他人为你让路,可以说“对不起,请让一下”,不要用手去推拉或拍打对方。如果提着东西行走,要留神不要让自己的东西阻挡或碰撞他人,一般用右手提,最好不要左右开弓。在马路遇到有人吵架、出现交通事故,要出面劝解或帮忙,不要去围观。
【延伸资料——“中国式过马路”】中央电视台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的新闻。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很多人虽然知道闯红灯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在,浙江全省因行人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导致180人死亡。从3月份开始,浙江省已把“中国式过马路”纳入8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中,对违法者“零容忍”,进行严管严查。
(2)乘车。在车站候车时,要依次自觉排队,上车时让老弱病残孕和怀抱婴儿的乘客先上。上车后往车厢内移动,以免妨碍后面乘客上车。要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和怀抱婴儿的乘客让座。如果不慎踩碰到其他乘客,主动道歉。如果被别人踩挤,要宽容一点,不要出言不逊。不要在车厢内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乱扔瓜皮果壳。
【案例链接——公交“踩脚”酿命案】今年1月5日,北京市一中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公交凶手”刘海军无期徒刑。30岁的刘海军是山西来京打工人员。案发当晚,刘海军乘公交车回出租屋,下车时踩了一下前面下车的女孩的脚,女孩回头骂了他一句,两人下车后就在路边一条污水沟旁撕扯起来,厮打中一块儿掉进臭水沟并继续互相殴打,刘海军用重拳打了女子面部两拳后,该女子仰面倒在水沟里当场死亡。
(3)开车。随着生活水平改善,目前许多家庭都有了汽车。前段时间,网络上列出了酒后开车、不讲礼让、开车打手机、强行并线加塞插队、拐弯不打转向灯、动辄乱鸣笛、随手往车外扔垃圾、雨天开快车溅路人一身泥水、转弯车不让直行车、占自行车道行驶等“十种不文明驾车行为”。这些不文明开车的人不觉得自己傻,反倒觉得自己精明。但“假聪明”常常造成堵车或交通事故,出事后令人后悔不已。
【案例链接——梁晓声的羞愧】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有一次在法国坐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前面有一辆旅行车的车轮卷起的尘土,把他们的车窗弄得很脏。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下来了,一位先生走过来对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回到车上,将车靠边让他们先过。他问司机:“他刚才和你说了些什么?”司机说:“那人说一路上他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他还说,车上坐着他的两个女儿,不能让小孩子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这句话让梁晓声羞愧了好几天。
(三)公共场合礼仪。
1、观看演出。衣着整洁,不宜穿背心、拖鞋等。一般提前15分钟进场,对号就座。如果迟到,应先就近入座,或等到幕间休息时再入场。观看表演时,如果戴着帽子应摘下,以免影响后排观众。不大声说话或交头接耳,不随便走动,把手机关闭或调成静音,不吃带皮带壳或者其他会发出声响的食物。观看体育比赛,要遵守赛场纪律和规定,不向场内投掷物品,不起哄。
【案例链接——足球战争】1969年6月9日,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争夺第九届世界杯决赛圈入场券。第一场比赛在洪都拉斯举行,获胜的洪都拉斯人在看台上殴打了萨尔瓦多球迷。第二场比赛在萨尔瓦多举行,萨尔瓦多人不仅殴打了洪都拉斯球迷,还对洪都拉斯国旗和国歌大肆侮辱。洪都拉斯人恼羞成怒,大肆迫害在洪的萨尔瓦多人。两国新闻媒体也大肆鼓动国民情绪。随后两国宣布断交,爆发边境战争。最后,这场因为看台球迷不文明行为导致的“足球战争”,导致双方伤亡9000多人、耗资5000多万美元。
2、就餐礼仪。用餐,要讲究文明礼貌,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坐对“位置”。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正对大门的为主位,左手边依次为2、4、6……右手边依次为3、5、7……直至汇合。二是注意“吃相”。要等长辈或贵宾先动碗筷,夹菜时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用筷子在菜盘子里翻来倒去。要闭嘴细嚼慢咽,决不能狼吞虎咽。吐出的骨头、鱼刺、菜渣,要用筷子或手取接出来,放在自己面前的桌子上。如果要咳嗽、打喷嚏,要用手捂住嘴,并把头向后方转。三是提倡“光盘”。“光盘行动”,指点菜要适量,用餐时吃光盘子里的东西,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走。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每年至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今年1月开始,国土资源报副社长徐侠客、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等人在微博上发起“光盘行动”。1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内参上作出批示,“要求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等开展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光盘”行动。
3、文明旅游。出门旅游,一言一行都代表游客所在地区甚至国家的文明素质。一是文明观光。要保护文物古迹,不随意涂刻、攀爬、触摸文物。参观博物馆、教堂、寺庙时,要遵守禁烟、禁食、禁用闪光灯拍照等规定。二是文明住宿。进入酒店客房后,自觉关闭房门,不要把电视机音量开得很大。不穿睡衣睡裤、内衣内裤在走廊走动或串门。对服务员的服务和问候应友好回应。三是尊重各地风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许多少数民族有不同的**信仰和习俗忌讳。在国内旅游,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时,要尊重他们的传统习俗和禁忌。如果去国外旅游,更要事先了解一个国家的特殊风俗。比如去西班牙,女同胞上街如果没有戴耳环,就象正常人没穿衣服一样被人笑话。在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黄牛是神明的“神牛”,路上遇到了“神牛”必须回避、绕行。在泰国,不要随便摸小孩子的头,即使不小心碰到也要道歉,因为那里只允许国王、僧侣或者家人抚摸。
【案例链接——摸不得的帽子】有个旅行团进入一个少数民族地区,晚餐后观看当地歌舞表演,女演员都戴着一个很漂亮的鸡冠帽。演出结束后,有个青年出于好奇,用手摸了一下一位少女的帽子,结果当地人以为男青年爱上了少女,在向她求婚,一起弄到族长那里。后经旅行社出面调解,二人以兄妹相称。
(四)邻里居住礼仪。
居住礼仪通常是指一个人作为居民所应遵循的文明规范。居住礼仪的核心是互敬、互信、互助、互谅,邻里和睦相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融洽的邻里关系,不仅是社会团结安定的因素,也为自己创造了便利的条件。邻里居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住在楼上的居民。进门换上拖鞋、布鞋等不会发出响声的鞋子,搬动桌椅要轻,不在屋里乱跑乱跳或将东西使劲往地上扔。不要往楼下倒污水或扔脏物,在阳台上浇花草时,小心不要把水洒到楼下,以免污染下面住户晾晒的衣物;放在阳台栏杆边沿的花盆或其它杂物应固定好,必免掉落造成伤害。做饭洗菜不要把什么东西都往下水道里扔,以免发生堵塞给整个楼带来麻烦。家庭娱乐要注意时间,电视机、音响的音量要适宜,午休、深夜时不玩卡拉ok。如果家里有事会影响邻居,要事先打个招呼,请求谅解担待。
2、住在楼下的居民。住在楼下更容易受一些影响、干扰,因而要有宽容、谅解的精神,尽量给楼上提供一些方便。如楼上的邻居晾的衣服刮到楼下,应主动告知或亲自送到楼上。遇到楼上有时往下扔东西、泼水,甚至弄脏了你晾的衣物,你正在学习或父母上夜班正睡觉,楼上长时间吵闹,可以敲开他家的门,说明情况,礼貌提醒,千万不可采取过激行为。住在一楼,尽量不要养家禽,也不要在一楼的小院子里点火烤东西,弄得烟雾腾腾,灌进楼上邻居的房间。
3、公共的楼道。一是保持楼道安静。楼道属于公共地方,上下楼梯脚步尽量放轻,不在楼道大声喧哗、吵闹。尤其是在大清早、午休、深夜,以免影响惊扰邻居。二是保持楼道整洁。不在楼道里丢弃果皮纸屑,